把生物教科书编出诗意美好

生物编辑室 刘丹

  我讲的故事要从“知乎”上一个受到了百万网友关注的问题开始。

  “教科书上有哪些令你触动的话?”

  在这个问题下的一条评论为什么获得了3229位网友的赞同?

  这条评论与我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章首页中的小诗有关。评论这样写道:“小诗高度概括了一章的内容,并且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甚至还有点《繁星·春水》的味道。学完一章,涵咏一番,也是很有兴味的。”还有网友评论,发现这些小诗犹如找到了宝藏,它们赋予了生物课生气。甚至有网友因为这些诗句喜欢上了生物学科。

  下面是两首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的小诗。第一首小诗来自必修1教材第5章的章首页。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

  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

  它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

  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

  这里把我们生命世界里能量的流动说得多么回肠荡气!第二首小诗来自必修2教材第7章的章首页。

  远去了“贝格尔”的帆影,

  无涯是进化论的航程。

  拨开那亿万年的迷雾,

  寻觅着生命史的真容。

  这里把生命史说得那么博大而又神秘!

  这两首隽永的小诗,分别出自我们教材的主编朱正威老师和赵占良老师的手笔。这些小诗犹如颗颗珠玑,与生物科学知识紧密结合而熠熠生辉,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而且将人文精神教育融入自然科学教育之中,给学生以科学、文学和艺术的精神食粮。

  随着教材章节内容的变化调整,在新修订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需要补充一些新的创作。这里,我不妨带着大家走进我们的创作时空,看看小诗的诞生过程。例如,我们要为选择性必修1教材中新增的“免疫调节”一章配首小诗。责任编辑包春莹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匿名的“靶子”让大家提意见。

  它是人体内的护卫队,

  日夜巡视却悄声无息。

  病菌、病毒,突变细胞,

  都将被它一一除去。

  细胞战士、抗体武器,

  筑就身体健康的根基!

  看了小诗后,我提出诗里只提到了免疫细胞和抗体,而免疫系统中细胞因子也很重要!包老师说,那改用“分子武器”呢?“这个修改高大上!”包老师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时,主编赵占良老师指出,“悄声无息”的描述不太好,感觉像是偷偷摸摸的;最后一句没劲儿,跟战士和武器不匹配,这些战士和武器就是要让病原体“死无葬身”之地,这样才有劲儿。听主编这么一说,大家讨论更热烈了。有老师说,好惨烈呀!有老师说,这把我们的免疫系统说得太狠了吧!其实这只是我们风趣幽默的主编逗大家一乐,激发大家的修改灵感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修改意见达成一致,小诗诞生了。 

  它是人体内的护卫队,

  日夜巡视,紧张有序。

  病菌、病毒,癌变细胞,

  都将被它视为“非己”。

  细胞战士、分子武器,

  让“非己”成分销声遁迹!

  小诗是不是很形象呢?讨论后,小诗的作者随之揭晓,是谭永平老师。谭老师说,自己抛出了砖,被大家磨成了玉。其实,赵老师也贡献了两块砖,他笑称,主编的砖照样被扔进垃圾堆里,要让它俩在垃圾堆里多反思几天。

  在我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像这样自由、民主的讨论是常态。即便是主编、资深编辑提出的想法,也一样要经受大家意见的洗礼;即便是编写团队里的年轻人,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正是这样不断地打磨,才成就了教材中一首首意蕴悠长、动人心弦的小诗。

  以小见大,由近推远。人教社正是这70年的虚怀,让群贤毕至;正是这70年的积累,使得厚积薄发;正是这70年的传承,让我们像工匠般精雕细刻;正是这70年的责任,让我们不改初心、如履薄冰。

  让我们继续把生物教科书编出诗意美好,让人教社永远生机盎然、新绿如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