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出版中的质检故事

质量管理部 闫萧竹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质量管理部的闫萧竹。今天的演讲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两个质检工作中的小故事。

  记得那是我负责的第一本书,要和一位责编老师当面认定成品书的编校差错。因为先前我们在一些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我依旧是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她的面前。“这些标准和规范能够顺利说服她吗?”我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并且一遍又一遍地梳理着我的论点和论据。“还不够吧,除了晓之以理,我还得动之以情呀。”于是我又迅速地在脑海中攒了一些能让彼此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心里话,希望保证我俩不会因为硬讲道理而伤了和气。没想到,认定之后这位老师突然地说了一句:“哎呀,这么温柔的一个小姑娘怎么就做了这样一份工作呢?”听到这句话,我虽表面波澜不惊,但心里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我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或许,这是她对我个人的一种肯定吧?又或许,这也是她对我今天认定工作的一种肯定吧!但是,最让我理解深刻的,是从这句话中看到她对质检工作的认识。图书质检就是非常严肃的,责任质检员就是“不应该温柔”的。没错儿,只要是不符合相关规范的,没有按照国家出台的编校标准来执行的,不管您说什么、怎么说,我们都不能妥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规范和差错之间拉住那一根准绳、守住那一条底线。同时还要善于沟通,努力地让编辑老师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这份质量认定。

  还有一次,一位质检专家在审读书稿的过程中突然来电,向我问道:“小闫啊,你给我的这本书审出了很多的编校问题,会不会对责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啊?”与其说这是专家向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不如说这是他在向我倾诉一种忧虑。我太理解这种忧虑了!这种忧虑就是我们质检工作的日常啊!一方面我们担忧着每一本图书的编校问题,生怕一个不留神就会给我社图书埋下质量隐患;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忧着责编老师在差错认定时的心理状态,生怕被老师们嫌弃成“专业找茬儿的”。恍惚之中又听见质检专家对我说:“看到这么多的编校错误,我感到十分焦虑。人教社的编辑都是这业内的专家,人教是咱教育出版行业的希望啊。”电话这头的我,一边红着脸连声道歉,一边硬着头皮向专家解释责编的难处。放下电话,我擦着手心和额头急出的虚汗,不禁感慨万千:

  是啊,作为质检工作者,我们更要严肃地对待书刊中的每一个编校差错,守护好教育出版的每一个质量关口。同时,我们也要当好图书编校的“服务员”,将检查当成手段,把服务做到极致。我们想把质检服务落实到编校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想将质量意识树立在编校人员的脑海深处,我们想为图书质量筑就更加坚实的保障。

  编校是出版链条中最基础的一环,一旦动摇将彻底断送一本图书的未来。正是这最基础的一环,不断地要求着我们,要时时牢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共同学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记得毕业的时候,我的导师曾在审阅论文时说,如果连语言文字的形式基础都漏洞百出,那么思想内容的推进是无法继续进行的,不要小看标点符号,它是思想的喘息,错误的标点将会不断地干扰内容的表达。

  站在质量管理的角度,我们是传承着面红耳赤的咬文嚼字,也坚守着如履薄冰的精益求精,但我们更加希望未来将不再需要质检员的存在。代替我们的是您脑海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通用规范汉字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GB/T15834《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CY/T、GF等等等等;代替质检的是您不由自主的规范意识,是您内心深处的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