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40年来课程教材研究所立足课程教材建设取得的成果,围绕如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展开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所长韦志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有关单位领导作交流发言。我们整理刊出,与各位关心基础教育事业的读者交流。
本文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的现场发言整理而成。
高洪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出版基础教育教材的国家队,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肩负着为开发好课程、编写好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使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研出版的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为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人才和创造自己一生美好幸福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教材的插图美术作品和排版装帧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央美术学院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中小学教材插图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和艺术家就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课本插图的绘制和编辑工作中来。如新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开拓者蒋兆和先生,他所创作的古代科学家肖像画作品《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等,都被收录进中小学教材作为插图,为人们所熟知。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戴泽先生,今年已经101岁了。1957年,他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小学初级课本《语文》第二册做了装帧设计并绘制了封面。这一版《语文》教材是由叶圣陶先生主持校订的,其图像和文字都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不但是戴泽先生的艺术成就,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的历史见证。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中央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教材插图及排版装帧对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具有重要意义。教材是现代社会人们接受系统教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刚刚步入校门的低龄儿童来说,课本是拓宽其人生视野的第一扇窗。精心创作的课本插图包含了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它给予学生美的享受,以美引真、以美导善,帮助学生建立充实有序的内心世界,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教材作为国家意志、民族文化、社会进步、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教材中的插图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极其用心地绘制。
2023年,中央美术学院继续与人民教育出版社通力合作,承担了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全套封面设计绘制以及《数学》《道德与法治》课本插图的绘制等工作。此次签约,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共识、加强合作。面向新时代,中央美术学院愿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携手并肩,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开发相适应的教材作出贡献。
摘自2023年7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03版:教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