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套好的教材是教育的基础工程

顾明远

  7月20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40年来课程教材研究所立足课程教材建设取得的成果,围绕如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展开探讨。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所长韦志榕,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有关单位领导作交流发言。我们整理刊出,与各位关心基础教育事业的读者交流。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的现场发言整理而成。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40年前,我国教育百废待兴,恢复中小学教学秩序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教材。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邓小平同志在国家外汇紧缺的情况下拨款1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教材,并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名。可见当时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课程教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国家意志、时代特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教材是课程的具体载体,是教育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教材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掌握技能。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打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走向社会的基础。课程教材关系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关系人才的培养,编写一套好的教材是教育的基础工程。同时,课程教材的开发是动态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充实优化教材内容。因此,课程教材的研究永远在路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课程教材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系列重点项目,为国家制定课程教材政策提供了支撑。课程教材研究所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编写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并组织课程教材专家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了解读,帮助基层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课程教材研究所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版了杂志《课程·教材·教法》,传达了党和国家关于课程教材建设的政策,介绍了国内国外课程教材研究的新成果,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解读教材的内容,帮助广大教师理解教材和掌握应用教材的方式方法,介绍和推广基层学校使用教材的新经验,为提高教育质量做了大量工作。

  我也参加了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一些工作,特别是参加了“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在参加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有关工作中,我认识了一大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并向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有些专家已经故去,我非常怀念他们。

  今天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离不开课程教材的建设。我希望课程教材研究所认真学习贯彻秉持我国课程教材建设的优秀传统,吸收中外课程教材研究的成果,调查课程教材在学校使用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我国课程教材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摘自2023年7月28日《中国教育报》第03版:教改风采)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