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远集坊:构建书香社会——阅读高峰论坛现场嘉宾
4月16日,由中国版权协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2023远集坊:构建书香社会——阅读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史学家阎崇年,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以及来自全国出版、版权、文化创意等各行业的近百位嘉宾现场出席了本次活动。
阎晓宏主持致辞和圆桌分享环节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主持中介绍,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特别是青少年的阅读。去年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阅读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版权协会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4·23“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此次论坛,这也是“远集坊”活动首次走出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
致辞嘉宾 陈彦
陈彦在致辞中谈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对阅读的热爱与尊重深深的刻印在中华文化的基因里,自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中国的高度重视和重要部署。多年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全民阅读成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阅读在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作家协会作为阅读倡议发起单位之一,长期以来与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一道,一直积极倡导,深度参与,努力引领全民阅读,全力推动书香中国建设。在数字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作家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产品,才可能为全民阅读提供丰沛的资源。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加强优质出版内容供给,改善公共场所阅读条件,营造浓厚读书氛围等各个环节共同发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阅读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生活方式。
致辞嘉宾 王嘉毅
王嘉毅在致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读书,重视阅读之于青少年健康生长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3月底教育部联合中宣部等8个部门出台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努力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依托数字技术,助力青少年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构建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全民终生学习的良好格局。下一步,教育部将通过加快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断丰富数字阅读资源、持续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管理、着力构建阅读协同推进机制等方式,以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为重要抓手,引导广大学生与书卷为友,以阅读为荣,用阅读传承文明,用阅读点亮人生。
于慈珂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主旨演讲部分由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主持,阎崇年,高洪波,邬书林,聂震宁,郝振省,李岩,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七位嘉宾围绕构建书香社会这一话题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主讲嘉宾 阎崇年
阎崇年从“读书、藏书、写书”三个方面谈了他对全民阅读的看法。他认为,自从人类有书以来,世界上只有书可以与人相伴终生,只有书是人的终身朋友。他切身体会到,家有书香,不仅滋养了生活,而且也使后代受到熏陶,既有利于家庭,也有利于社会。他与听众分享了自己的书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私到公的三个阶段,认为凡是有条件的家庭,家家都应有个小书架、或书柜、或书屋,凡是有条件的家庭应成为书香之家。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之后,他鼓励大家拿起笔来,把自己的经验,把自己对社会历史的体会写成书,来进行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开始读书。最后他将自己26卷、1000多万字的《阎崇年文集》总序中的一句话送与听众共勉“眼要不懒,多多看书;腿要不懒,多多行路;心要不懒,多多顿悟;手要不懒,多多著书。”
主讲嘉宾 高洪波
高洪波首先引用了朱永新先生的重要观点,人生有三种风景:一个是自然风景,要用脚去丈量;一种是社会风景,要体验人生百态;还有一种是精神风景,要在书里寻找。他结合自己多年的读书体会和8年前在深圳图书馆与小读者们一起度过的图书馆之夜的美好经历,谈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看法。他认为,多读有益的书,能够丰富人生的精神风景,拓宽人生阅历,酿造聪明,滋养心灵。正如他在《图书馆之夜》绘本结尾写的两句话:如果人间真的有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主讲嘉宾 邬书林
邬书林认为,要把全民阅读引向深入,需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阅读传统,把中国全民阅读深度升华,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把全民阅读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从未间断的文脉传承,优秀的阅读传承离不开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中国从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大量的好方法、好经验,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弘扬广大,他认为需重视六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本质的哲学思考;二是对阅读的目的高远立意;三是对阅读方法的科学归纳;四是对于早期阅读的高度重视;五是阅读风格的不拘一格;六是精心营造阅读环境。唯有用知识这个最重要的资源,使中国人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去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迸发出来的力量才会使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国而言,读书相对于其他国家显得更为重要。
主讲嘉宾 聂震宁
聂震宁围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实施发表了演讲。首先,他认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关键点是党员、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重点是青少年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从而实现全社会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的印发,是突出了全民阅读的重点,对切实做好青少年学生阅读做出的重要部署。他说,在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既要明确教给他们正确的观点,更要开展好读书,一般的说教不如一本好书更能打动他们。实施方案提出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是符合阅读的科学规律的,兴趣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不可或缺。对于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的长效机制,他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要尽快将学生读书与教育融合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得读书成为教育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二是要明确提出开设阅读课,及时对学生的读书行为做出正确指导。
主讲嘉宾 郝振省
郝振省围绕全民阅读与编辑阅读这个主题,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全民阅读为编辑阅读给出的定位,全民阅读向全体编辑提出一个特别的责任,那就是要为全民阅读提供思想精深、思想精湛、制作精美的出版物,这是全民阅读的伟大事业赋予编辑的责任和担当,编辑需做把阅读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第二是全民阅读对编辑提出的阅读制高点的要求,与其他职业的读者不同,阅读经典是对编辑的必然性要求,阅读经典,要做到三个结合,计划性与随意性结合,粗读与精读结合,必要性与可能性结合。第三是编辑阅读的近水楼台,编辑加工阅读是编辑比其他职业的读者得天独厚的阅读条件,编辑在阅读书稿中要进行发现和思考,这恰恰是一种思想式的和分析式的阅读,思考相伴的阅读才是实质性的阅读,实质性的阅读才可以产生思想,思想才是编辑人的王者。第四是编辑的写作对编辑阅读的拉动作用,没有大量阅读支撑,编辑能难完成选集申报书、审读报告和理论文章等工作必须的写作任务。
主讲嘉宾 李岩
李岩演讲的题目是阅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和全民族文化人格养成的基石。他谈到,去年4·23习近平总书记给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深刻阐述了阅读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和人的成长进步的重要作用,从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华民族自信的品格高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出版人,他在日常工作中也感受到总书记对读书活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使出版行业更加深刻认识到阅读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和全民族文化人格养成的基石。对于如何用实际行动认真贯彻总书记的批示精神,推动全民阅读工作走向深入,他给出了三个具体建议:一是持续推动价格立法,规范图书出版整体折扣问题,确保行业的基本权益;二是由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等推动国民基础阅读书目的形成,为全民阅读提供指导;三是充分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拓展传统出版的边界,形成全媒体全覆盖,拓宽出版行业生存与发展空间,持续增益对教育和研究活动的支持,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主讲嘉宾 黄强
黄强就如何在青少年心里埋下书香的种子谈了他的看法。他提到,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青少年时期是养成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必须先从青少年学生抓起,要尽早在他们心中埋下书香种子,静待花开。他围绕青少年阅读的内容和路径谈了几点体会,一是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青少年读好教材,夯实阅读基础,要保证课内阅读的质量,读懂教材,读透教材,以此为基础,将课内阅读形成的方法、涵养的品位广泛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二是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青少年系统地读,完整地读,广泛地读,一方面可在课文后推荐若干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设计导读栏目,让孩子完整读完一本书,抵抗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带来的影响,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将亲子阅读贯穿青少年全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家庭不仅是孩子生长的地方,也是启蒙阅读的地方。家长要与孩子一同阅读,创造共同的阅读记忆,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良好的阅读榜样。关于未来的青少年阅读,他也提出了摒弃功利性阅读管理、辨证看待数字阅读、切实保障农村地区和特殊青少年群体的阅读权利等建议。
王志刚、童之磊、魏崇、王睿霆、毛增余参与圆桌阅读分享
圆桌阅读分享环节由阎晓宏主持,多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于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看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志刚认为,构建书香社会要有充足的精神食粮,好的出版物的供给,出版社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多推出精品好书是出版社的责任所在,在数字化时代利用纸质书、电子书和阅读产品构建立体化的读书环境更有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童之磊谈到了近来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与阅读的关系。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阅读能使人们真正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帮助构建新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实现的。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魏崇结合自身经典阅读和古籍出版的工作经验,谈了他的看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阅读,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对于古籍保护都有多次指示,对经典发挥当代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通过系统性的出版中国历代古代典籍,以及结合新技术、新媒体多元立体的传播,让古籍出版这种小众的工作,也可以得到相对大众的关注度。
阅文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王睿霆表示,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好故事依然是吸引人们去阅读的关键因素。在“文化+科技”的时代,与时代共振,与社会共鸣,与读者共情的好故事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
中国经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毛增余谈到,当今的青年企业家群体都十分重视阅读,重视精神世界的创造,作为创新的主体,他们创新的重要来源就是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很多青年企业家也由读者转化为了作者。
110.2万人通过腾讯、抖音、快手、咪咕、百度、搜狐、网易、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了本期活动的同步直播。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