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使得我再一次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刻感受到自己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正是我作为教材编者要长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作为一名教材编者和编辑,我认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始终做到心中有“人”。
心中有“人”,首先要面对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编写主体,会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在对百年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研究中,通过分析清末体育教材可以看出清末的体育培养的是“被权力所规训的臣民”,分析新文化运动后的体育教材可以看出当时的体育教育是为了培养“顺应天性的自然人”。当前,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论述对于我们选择教材内容,确定呈现形式、设计教材中的栏目和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通过教材的编写来体现国家的意志,来引领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
心中有“人”,还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安排适宜的学习内容,设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当前正处于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教育改革中的“9个坚持”和教育工作的“9个要求”。其中,特别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要求使我对体育教材的编写和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新的思考和更深刻的认识。在体育教材的编写和体育教学实践中,要通过游戏、比赛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并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增强体质的锻炼内容;在各个运动项目的教材内容中,还要引导教师结合练习和比赛的具体情境来渗透、培养体育精神,从而达到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的。
教材的编写是教育事业重要一环,我将继续学懂弄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此来指导教材的编写,不断提高教材质量,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