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首都文明礼仪研究基地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客座教授。中组部专家库专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等特约撰稿人。
曾经任职:
《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总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助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人筹备组成员。
研究方向:
编辑出版、数字出版、媒介融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文明礼仪、文学奖励。
开设课程:
《全媒体策划报道》《中外出版史》《中外编辑出版史》《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出版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题》。
发表论文:
《“一带一路”视角下论新疆对中国印刷术发展和外传的历史贡献》,《中国编辑》,2016年第6期。
《首都公共文明建设中的德法共治研究报告》,《社会治理与公共文明》,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
《首都成人礼的文化内涵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社会治理与公共文明》,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
《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风送爽月长圆》,《北京日报》,2016年9月19日。
《礼仪是通往教养的必然路径》,《人民日报》,2016年9月13日。
《夯实北京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建设的着力点》,《中国社会工作》,2016年6月(上)。
《2016中国网民数字阅读终端调查》,《中国编辑》,2016年第4期。
《洋务派出版再认识》,《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2期。
《浅析数字出版产业联盟的构建》,《教育传媒研究》,2016年第2期。
《论幽州城的文化地位》,《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北京城市功能和地位的四次跃升》,《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公民道德建设是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基础工程》,《国家文化中心与公共文明》(上下),北京出版社,2013年8月。
《通俗读物,学术标准》,《光明日报》,2013年4月23日。
《现代出版视野中的鲁迅》,《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0期。
《弘扬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增强市民精神文化认同》,《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1-2012》,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12月。
《北京文化节现状调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12》,同心出版社,2012年5月。
《践行北京精神》(第七章),《北京精神通论》,北京出版社,2012年5月。
《北京历史上的三次文化高潮》,《前线》,2012年第3期。
《民政文化的特性与功用》,《中国民政》,2012年第1期。
《痨病意识与鲁迅创作》,《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12期。
《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前线》,2011年第1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的意义与内涵》,《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2月。
《北京精神50问?包容篇》,《北京精神50问》,北京出版社,2011年10月。
《从厚德看北京精神》,《北京精神百家谈》,北京出版社,2011年10月。
《北京地区文学奖励的现状调研及思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11》,同心出版社,2011年5月。
《北京的城门之战及影响》,《北京地方志》,2011年第3期。
《首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世界城市的建设》,《前线》,2010年第8期。
《对鲁迅文学奖的若干思考》,《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12期。
《呼唤设立国家文学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28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奖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
《透视现代犯罪的新视角》,《法制日报》,2010年1月6日11版。
《首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人文北京”建设》,《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首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人文北京建设”》,《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果选编2010》,同心出版社,2010年5月。
《北京茶文化与创意产业》,《文艺报》,2009年5月16日。
《考察北京的城门之战与影响》,《首善之区与首善文化》,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
《从奥运口号看奥运精神文化遗产的承传》,《北京文化的多维展示》,作家出版社,2009年12月。
《前言:站在新中国六十年与经济英才六周年的交叉点上》,《第六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作家出版社,2009年11月。
出版著作:
1.专著8部
《废墟上的歌哭》,作家出版社,2009年5月。
《新中国60年?学界回眸:文化发展卷》,北京出版社,2009年12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奖励机制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美德照亮人生?爱国》,河北出版集团,2012年9月。
《中国文学奖励史》,北京出版社,2013年1月。
《基础教育创新之路》,北京出版社,2015年1月。
《学生安全系列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10月。
《中外出版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0月
2.编著30余部
出版编著《公共文明与社会治理》《公共文明行为规范研究》《美德照亮人生》《北京精神通论》《北京文化发展报告》《北京文化热点丛书》等30余部。
课题基金: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及影响研究”(17BXW046)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2016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社会治理与首都公共文明建设研究”,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首都未成年人信仰培育体系构建与实施”,2015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数字出版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研究”,项目批准号:SKZXY2015078,2015年度中央高校“自主基金”项目。
“首都成人礼可行性及文化内涵研究”,2014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首都公共文明德治与法治研究”,2014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文化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比较研究”,北京市文资委2014年委托重点课题。
“西城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较研究”,北京西城区社科联2014年委托重点课题。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出版业发展趋势研究研究”,项目批准号:B2014-4-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纵向重点课题。
“首都市民行为规范研究”,2013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大课题。
“北京新媒体文化发展态势研究”,项目批准号:SKL2013007,北京市社科联横向委托课题。
“2011-2012北京文化发展报告”,北京市社科联2012年横向委托课题。
“充分发挥北京奥运财富功效,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研究”,项目批准号:SKL20120508,北京市社科联横向委托课题。
“首都市民不同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综合调查报告”,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大课题。
“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与融入现状调查”,2012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省部级委托纵向重点课题。
“激发首都文化活力的途经研究——以西城区为例”,项目批准号:12DCA01,北京市“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
“首都精神文明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项目批准号:WMB2011-06,首都精神文明办纵向委托“重点课题”项目。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批准:WMB2010-05,首都精神文明办纵向委托项目。
“文化节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项目批准号10AbZH167,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20世纪中外文学奖励机制的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51070,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中国文学奖励史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AB-12,200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文科重点”项目。
社会服务:
《首都市民文明公约》(新修订),首都文明委,2016年首都发布,科研成果重要转化。
“京版集团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8月北师大与北京出版集团共建。
“首都文明礼仪研究基地”,2013年3月北师大与首都文明委共建。
《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几点思考》,刊载中共中央办公厅2012年《观点摘编》,供中央领导参阅。
《打造北京精品文化节的建议》,刊载北京哲社规划办2012年12期《成果要报》(北师大当年唯一),供北京市领导参阅。
深度参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培育、提炼和弘扬。
获奖情况:
专著《美德照亮人生?爱国》获201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