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暨第二届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福州举办

  2024年11月17-18日,第八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暨第二届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工作者、中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等2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指示精神,共话科普教育暨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会议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主编魏辅文,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原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专委会副主任郑念,专委会秘书长杨多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科学课标组组长刘守印、桂馨基金会秘书长樊英等出席会议。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编辑室主任张军霞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以主旨发言、学术讲座、主题报告、现场课观摩、教研论坛、学生科普剧、科学教育活动工作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

  尹传红副理事长以《做好科教融合大文章》为主题,从审视科教融合的意义、如何发掘优质科教资源,以及用博物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等方面,作了主旨发言。

  魏辅文院士作了《生物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的学术讲座。讲座中既有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给人类的福祉等前沿科技发展的阐述,也有关于大熊猫保护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不仅让参会人员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意义,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

  此外,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君波、福州市麦顶小学校长林兆星、北京市密云区檀营满族小学吴井平教师,作为科学家、校长、一线教师代表,分别做了关于青藏高原湖泊科考与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校园科普教育实践经验、依托域资源的科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等内容的分享。报告内容获得与会人员的认可,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来自福州市晋安榕博小学、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学生分别展示了科普剧《榕小智云小暖历险计》《哇!蛙!娃》孩子们新颖而生动的表演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人教/鄂教版《科学》核心作者刘晋斌,湘科版《科学》核心作者曹春浩,作为正高级教师、资深科学特级教师分别执教了《电与磁的碰撞》《光的传播》。福州市第十六中学李芸、福州市麦顶小学饶文君作为中小学年轻的科学教师代表,分别执教了三年级《手电筒的秘密》和八年级《实验探究淀粉的消化》。他们向与会者充分展现了在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资深前辈从未止步不前、青年教师不断探索的执着精神。

  会议还举办了科学教育专家谈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圆桌论坛。浙江省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姜卫英,特级教师刘晋斌,特级教师吴向东,东南大学教授柏毅,《湖北教育》杂志执行主编陈文斌以及特级教师曹春浩,分别讲述了他们曾与刘默耕先生交往、受到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启迪,以及自己在科学教育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的经历和感想。他们的深情回忆和讲述感染了每一位参会者。

  在会议召开之前,专委会进行了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论文征集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及有关部门的科学教师、科技工作者提交了主题论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入选论文形成论文集。会上,专委会秘书长杨多文为来自北京、湖北、福建、浙江、宁夏、重庆等地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

  会议期间,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还以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闭门会议,讨论了专委会换届、专委会未来工作规划和2025年工作计划等事宜。

  此外,人教希望读者公司、山东省朗威科技公司、北京微创博志教育公司、北京宇观未来等教学具研发及科普研学公司,以及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等单位,在会议间隙举办了工作坊,带领与会者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动手做”科学教育活动。

  会议最后,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军霞代表专委会,对2025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为本次会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会议为科学家、科普工作者、广大中小学科学教师及教研工作者,搭建了科普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的交流平台;让大家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大背景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刘默耕科学教育思想中“带着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做科学”“进行基础性的科学启蒙教育,应该十分注意启发和发展儿童对自然界的兴趣爱好”等理念的深刻内涵。会议对推动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起到理念传承和实践促进的积极作用。

 

  撰稿:王海英

  审稿:张军霞、杨多文

  供图:梁东红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