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展科普创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0年会科普教育分论坛圆满闭幕

撰文 张春玲 摄影 庄乾波

  12月18日,以“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展科普创作”为主题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0年会科普教育分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承办,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和清大紫育共同协办,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支持。邀请到了著名诗人郭曰方,著名科学史家、科技哲学家董光璧,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星河等8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话题,展开了积极交流和畅谈分享。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专委会主任委员汤书昆教授,专委会暨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杨多文主持。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名科普作家参加了线下现场活动,专委会其他人员在线聆听了专题报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专委会主任委员汤书昆教授介绍了到场嘉宾,并向各位嘉宾致欢迎辞,他介绍到本次论坛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0年会分论坛之一,将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话题开展专题报告。

(著名诗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前副理事长、专委会顾问、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郭曰方先生作报告)

  专委会顾问、中国科学院文联名誉主席郭曰方先生做了《我的科学诗创作实践与体会》的主题报告,他讲述了从事科学诗创作的实践和体会,认为思想性、艺术性是科学诗创作之魂,他的科学诗创作主题旨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道理,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描述科学现象、表现科学实践、讴歌科学人物、记述科学历程。写好科学诗,需要调动诗歌创作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立意、情感、想象、构思、意境、诗美、语言、含蓄、形式等诸方面下功夫,在科学生活的园地里触发灵感,反复打磨,千锤百炼,最终完成真善美结合的科学诗创作。

(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秘书长丁琛作报告)

  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秘书长丁琛先生的报告主题为《科普研学与科学家精神》,他以近期的科学大事为引入点,讲到现在的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点、前沿知识和关键技术是非常感兴趣和敏感的,所以科普研学营就是带着孩子去接触这些比较前沿和热点的科学问题,做实地考察,过程中会给孩子们提供专业的仪器,考察结束孩子要完成自己的论文报告。让孩子真的做科学,做真的科学。丁琛先生还以国内外典型科普研学活动为例,阐述了科普研学活动的属性,介绍了科学培养目标设定与活动内容设置,不同类型科研机构或科普研学基地资源的引入和知识转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收获,领悟科学家执着求真坚韧的科学探究精神。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美术作家杜爱军先生作报告)

  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美术作家杜爱军先生做了《弘扬科学家精神,再现科学家风采》的主题报告,杜先生先展示了一张自己的作品,画中是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一起交流的场面,他指出翻阅众多有关科技的资料中缺少一张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交流的美术作品,于是画这幅画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从事科学家肖像画十年创作的心路历程中,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科普工作者的使命,画中国的科学家,让每一个中国公众更多的了解认识我们的科学家是科普美术工作者的义务。扎实的绘画基本功是画好科学家的必要条件。在创作中通过深入细致的描绘,特别是抓住科学家一瞬间的神态,抓住科学家每一个眼神,再现科学家风采,让观众从绘画中体会到科学家的精神世界。让科学家的形象深深地留在读者的脑海里,留在心目中。

(著名科普作家、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委会荣誉委员,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星河作报告)

  专委会荣誉委员、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星河先生的报告主题是《书写文明的创造者》,报告中他畅谈了自己科学纪实文学作品创作体会,他通过近年来对几位科学家的追踪采访与相关纪实文学的创作,揭示出科技工作者执着于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展现出他们的个人性格与生活风貌,让读者更加真切地了解和理解科研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同时对未来有志于投身科研工作的青少年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启迪。

  第二阶段专题报告由专委会暨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杨多文主持。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徐海教授作报告)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徐海教授做了《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专题报告,徐教授另辟蹊径探索科普创作新途径,他指出:流行歌曲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海量的流量,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而可以借此来开展科普,一则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更好地传播科学家精神;另外也说明,找到合适的着眼点,创作科普作品未必是难事。他还介绍了以“人人都能成为科普作家”为主题的“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征文活动情况。上千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许多年轻人迈开了从事科普创作的第一步,有力的发展了科普创作。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作报告)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岚峰副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论科普创作的方法》,他从自己近几年来投身科学传播的实际出发,阐述了科普创作方法论。几年来,他的科普领域涉及广泛,客观上起到了引领公众认知的作用。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捕捉到公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把握住某一领域的精髓?袁老师认为,最为快捷、最有效的是细读经典教科书,再就是向这一领域的专家朋友请教。就是说,要想做好科普工作,必须善于学习经典,建立强大的学术朋友圈。

(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赵建东先生作报告)

  专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报社赵建东先生的报告主题为《融媒体时代科普作品传播的思考》,他以中国自然资源报融媒体发展为例,讲述了融媒体时代科普作品传播及其特点,他指出:融媒体时代呈现多元化、立体化传播特点;融媒体时代科普作品要会讲故事,选题角度精准,手段深度融合,作品系列化、专题化。基于此,融媒体时代需要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见地、立体式思维、多重本领、精深的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董光璧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董光璧研究员的报告主题为《论科学家的责任》,他以史家的视角,从《中华脊梁: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英杰谱》编创阐述科学家的责任,指出:任何个人都负有社会生活规定的使命和任务,差别在于有些人意识到了而有些人没意识到。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科技百杰的贡献,展示了科学家的“责任心”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科学为求得其生存条件,不得不适应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任何社会要想发挥科学的社会功能,也不得不修改某些规范,以提供科学发展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当代科学正面临价值理性缺失的社会危机,科学家的“责任意识”事关其存亡绝续。

(专委会暨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杨多文作总结发言)

  在总结环节,杨多文指出,科学家精神是人类最强大的精神财富,因而创新科普创作,更有效地传播弘扬科学家精神是科普作家的职责所在。中办、国办2019年6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完整地表述了科学家精神,可简化为六个词汇:“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是科学家群体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创作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作品的基准。为了便于掌握和领会,他类比石墨烯的优异特性及其完美结构,提出了科学家精神的石墨烯结构。科普作协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既要做运动员(创作),又要当教练员(组织创作),更要当裁判员(组织创作竞赛)。

  据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建活动成果《致敬科学家——中国科学家诗画诵》作为建党100年献礼作品将面世。通过这次论坛,协会将进一步贯彻学习《意见》,更大程度地发挥行业协会的功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科普创作,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正能量。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