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举行“行走南淝河”公益活动

2019324日,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邀请省内水利、林业、植物、生态、规划、传播、文化、文学等领域十名专家学者举行了第一次行走南淝河科学考察活动,揭开了我的家乡我的河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活动的序幕,吹响了“美丽的河流”系列公益行动的号角。

参加这次公益活动的学者有:安徽省水利厅科技处原处长刘海声,安徽省林科院生态研究所所长夏尚光,安徽水利水电设计院生态与环境院院长王国汉,滁州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梁淑英,安徽省直党校教授李宪奇,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尹华宝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陆琳副教授,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原副校长李向荣,安徽省航空科普协会秘书长张禾,安徽教育出版社编审杨多文等。 

“南淝河源头”纪念碑

活动起点是“南淝河源头”(肥西县何老家村),考察线路是从“南淝河源头”到滁河干渠南淝河泄洪闸。考察在野地里进行,沿途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专家学者沿河道徒步行五公里,历经艰辛,爬坡越岭,跳跃沟壑。

 

第一次“行走南淝河”路线

 

跨沟爬坡

大家顺流而下,一路行走一路交流:不时采集植物标本,分享沿河植物特征,分析不同林木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拍摄河道走向照片,分析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塘坝灌溉特点;分享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污水治理的经验,探讨诸如节水减污、生物降解、减施化肥、禁用剧毒农药、除草剂、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以及跨流域调水的利弊。大家认识到,“饮水思源”,合肥人的饮用水来之不易;保护南淝河,匹夫有责。协会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应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组织人力再走南淝河,开展南淝河探源暨南淝河生态探秘活动,推进我的家乡我的河系列科普创作和科普教育活动,自觉行动起来,保护南淝河——合肥人的母亲河,为合肥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 

边走边交流边记录

活动历时一天,看到南淝河源头多处原生态的河道,看见生长在河岸带的乔灌木如构树、野蔷薇、茅莓等在固基护岸;河床上生长着具有降解污染物功能的野生植物;水中分布着挺水植物香蒲、水烛、芦苇;沉水植物菹草、金鱼藻、眼子菜、狐尾藻等;湿地植物水芹、石龙芮、北水苦荬等;大家感到踏实和温馨,似乎看到了“美丽南淝河”的身影。然而,作为专业工作者,大家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母亲河——南淝河,承载着数百万人口、一万多家企业的生活生产用水和排污的压力,南淝河不堪重负,流域内有四分之三的用水需要跨流域补给,因而南淝河治污工程任重而道远,只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政策、规划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可凑效。

歇个脚补充给养 

 

源头地表植物--五朵云(泽漆)

“南淝河源头”原生态

 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陆续组织“美丽的河流”系列公益活动,以南淝河为例,取得经验,形成范式后逐步推广:发挥综合学科优势,组织人力开展跨学科研究,组成导师组指导大学生、研究生开展以南淝河生态治理为主题的毕业设计,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南淝河生态探秘研学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做相关科普讲座,撰写南淝河生态读物,编创科普微视频作品等。

 

                              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 供稿

                              2019325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