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RS_Editor><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68600510098.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68600510098.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给教师的建议》</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郭戈(总编辑) 陈力(英语编辑室) 化学编辑室</p>
<p> 文摘:“我认为,教育就是形成‘可爱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这一点,在我看来,乃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最宝贵之点: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整个心灵的全部力量,在集体的眼里把自己树立起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完全合格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细心地准备的土壤。”</p>
<hr />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70400805202.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70400805202.jpg" /></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教学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捷]夸美纽斯 著 任钟印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郭戈(总编辑) 邹海燕(社长助理)</p>
<p> 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产生于世。书中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作者认为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40946.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40946.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心中的宇宙:探究人心智的一门新科学——认知心理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谟敦·亨特 著 章益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王岳(副总编辑)</p>
<p> 你想知道人心智的奥秘吗?本书作者用当时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和最通俗的叙述方法,介绍了关于人心智本质的大论战,人的记忆、思维、创造和问题解决的机制,人的心智与计算机机能的比较等。本书既是一本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本别开生面的心理科学入门读物。</p>
<p> 文摘:“自古以来,我们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异乎寻常的——有时把自己捧得很高(像圣经诗篇作者所说的,‘人仅仅略次于天使’),有时又与此相反(像马克·吐温所说的,‘在芸芸众生之中,人是最最可鄙的了’),有时则毁誉兼有(像帕斯卡所说的,‘人是宇宙间的光荣,也是宇宙间的耻辱’)。不论是善是恶,或二者兼有,我们总认为自己和其他生物不同,而不同之处即在于人有显然优越的心智。即使某些别的动物有思想的萌芽,但只有人类才是真正能思维的动物,心智是人性中的精华。到如今,这个传统的信念——我们确实不同于万物,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了不起的、受到敬畏的生物是由于我们具有智力——经过这门新科学的处理,渐渐又成为切实可信,受人尊重的了。但受人尊敬的不是那古老原样的信念,认知科学所支持的乃是这个信念的簇新的现代版。它所依据的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倨傲,而是从新的研究技术演绎出来的对思维过程具有了革命性的了解。认知科学所发现的详细资料告诉我们,人的心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最新近、最有高度适应性的突变;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人的心智本来已具有强大的威力,但科学研究揭示了心智是如何进行工作的道理以后,我们运用心智就能比通常更加有效。这些资料还告诉我们,心智的最最奇妙之处在于它能觉察其自身活动,而这一现象是任何别的生物以及任何计算机所绝对没有的。这些事实只有系统地探究人类思维的认知科学才能生动地表征出来,而其他学科是办不到的。”</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47704.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47704.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维果茨基 著 余震球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赵占良(副总编辑) 谭永平(生物编辑室)</p>
<p> 维果茨基是20世纪苏联杰出心理学家。本书选译了他的三篇重要专著:《思维与言语》《学前教学与发展》和《学龄期儿童的教学和智力发展问题》。作者建立起了唯物主义的意识心理学理论,正确揭示了教学与发展的一般关系以及学校每一门学科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特殊的、具体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日后教育界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54600.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5460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布鲁纳 著 邵瑞珍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廷凯(总编辑助理)</p>
<p> 本书是阐述美国60年代初期课程改革指导思想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问题。第一,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第二,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采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第三,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第四,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57616.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57616.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迈克·富兰 著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 译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廷凯(总编辑助理)</p>
<p> 本书是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教育学院,一位多年从事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工作者——学院院长迈克·富兰所著,书中对教育变革的动力、变革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变革的内在机制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该书从实践、管理角度研究教育的变革,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对新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索。</p>
<p> “有成效的教育变革意味着培养出那些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周围机构的有成效的个人。”</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58202.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58202.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学》(南师大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廷凯(总编辑助理)</p>
<p> 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主要研究了在中小学学校教育领域内所特有的矛盾运动及规律。全书共有20章,内容包括教育的对象和方法;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教育目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要求及原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外教育工作;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等。</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51219.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51219.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64964.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64964.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财富蕴藏其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69079.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69079.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编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廷凯(总编辑助理)</p>
<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在教育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成为指导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其中《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两部里程碑式的报告,树立起“终身学习”和“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等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p>
<p>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秉承前两份报告的精神,对教育再次做出高瞻远瞩的思考。时代在变,教育也必须变革。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反思教育》重申人文主义教育观,提出“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愿景,为我们进一步思考、讨论和行动提供了指南。</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7551433341.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755143334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弥儿(上下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卢梭 著 李平沤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邹海燕(社长助理) 余宏亮(报刊社)</p>
<p style="text-align: left;"> 推荐语:在启蒙时代的背景下,自由成为教育问题的核心。如果说在柏拉图那里知识意味着美德,而在卢梭这里,自由则彰显着德性的光辉。善的教育,是不断地引导人走向自由的过程。现代性国家的强大,则是基于自由公民的联合体。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成长环境的复杂性,自由德性的形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在爱弥儿成长的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教育则需要和这种挑战不断地博弈,正是因为这种博弈,教育的价值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64741.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64741.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童年的秘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马荣根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陈涓(党群工作部) 秦光兰(学前教育编辑室)</p>
<p> 推荐语1:适合幼童的父母和儿童心理、行为研究者读一读。</p>
<p> 推荐语2:从事学前教育或小学低年龄段儿童教育的必读书籍。</p>
<p>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本书是作者对“童年的秘密”所做的探索和解答,对儿童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有助于人们了解儿童,了解儿童对人类的贡献。</p>
<p> “唯有爱才是成年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力量。”</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68077.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68077.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想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希腊] 柏拉图 著 郭斌和 张竹明 译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商务印书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冯伟(政治编辑室)</p>
<p> 推荐语:正义、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助产术”是怎样施行的?“洞穴”里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来来来,《理想国》了解一下。这本书是我大学时读的最认真、次数最多的一本经典著作,对我八年的教师生涯和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p>
<p>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72733.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7273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育人三部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苏霍姆林斯基 著 毕淑芝 等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余宏亮(报刊社)</p>
<p> 推荐语:本书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给儿子的信》构成,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发展不同阶段的教育主张。这是一本既有理性态度又有情感温度的教育著作。苏霍姆林斯基摒弃了思辨式的说理方式,通过教育中鲜活的事例来阐发其教育理想与主张。他的表达平实朴素而又高屋建瓴,娓娓道来却又不失逻辑严谨。他提出的问题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既是科学的也是人文的。</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70044.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70044.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主主义与教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约翰·杜威 著 王承绪 译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刘翠航(科研部) 余宏亮(报刊社) 任长松(科研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化学编辑室 王世光(综合文科编辑室)</p>
<p> 推荐语1:本人认为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教育哲学著作,没有之一。</p>
<p> 推荐语2:本书是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蓄水池”。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杜威的两幅“面孔”,一是作为传统教育终结者的杜威,一是作为现代教育开拓者的杜威。杜威试图以实验主义的原则终结传统教育中的二元论,从而赋予教育以开放的胸襟、科学的方法与民主的气质,而这些恰好构成了现代教育的精神特质。</p>
<p> 推荐语3:最深刻的教育经典。</p>
<p> 推荐语4:这本书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对当今世界的教育影响十分巨大。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探讨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本书所倡导的教育哲学,是无法绕过去的。</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71255.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71255.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拉尔夫·泰勒 著 施良方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刘翠航(科研部) 任长松(科研部) 化学编辑室</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世光(综合文科编辑室) 谭永平(生物编辑室)</p>
<p> 推荐语1:本人认为本书是最具奠基性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没有之一。</p>
<p> 推荐语2:最经典的课程与教学论著作。</p>
<p> 推荐语3:这本书可以帮助不同学科背景的编辑较快地了解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基本问题,对于编写教材来说帮助非常大。同时,如果对这本书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再读其他课程理论方面的名著,会事半功倍,可以说是踏入课程教材研究领域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77258.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77258.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怎样思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约翰·杜威 著 姜文闵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余宏亮(报刊社)</p>
<p> 推荐语:如果说行动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形式,反省思维则为行动赋予了理智的保障;如果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艘航船,反省思维则是其压舱石。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反省思维如一把利剑,披荆斩棘、拨云见日,使得人们不断地从不确定走向确定。反省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人的生存方式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的理智内核。反省思维是一种实际的思维,它将人类既有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面向经验并接受经验拷问的假设。在这样的拷问下,一切形式化的思维都退居幕后。</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86243.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8624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论稿》</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策三 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劲松(中学数学编辑室) 苏丹兰(报刊社) 化学编辑室</p>
<p> 推荐语1:这是一部经典的教育教学名著,值得所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认真研读。</p>
<p> 推荐语2:这是求学期间教育学学生必读书籍,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基础读物。</p>
<p> 本书是新中国第一部受国家教育部委托编写的教学论专业教材,供全国高等学校教育类专业使用。本书自1985年初版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对提高师范生素养和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典性的教学论专业教材。</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88947.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88947.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侠 著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谭永平(生物编辑室) 化学编辑室</p>
<p> 推荐语:我社老前辈、课程室老主任陈侠先生的著作,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课程论,是老先生多年思考、讲课内容的积累,很有价值,和同一年出版的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比,陈老先生的书立足本土,更值得读。</p>
<p> 本书是《课程研究丛书》之一,是研究课程论的专著。全书除前言外,共分十二讲。前言部分论述课程论的学科位置和它同教学论的关系;第一讲论述课程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第二至第四讲论述中国学校课程和西方学校课程的演变,以及国外课程理论的各种流派;第五讲论述制约学校课程的各种因素;第六讲至第十一讲首先阐明学校课程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接着论述课程的性质、任务、类型、编订和实施、评价,强调学校课程同教育目标的关系;第十二讲讲述学校课程编订的趋势。</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85500.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85500.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施良方 著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张华(质量管理部) 陈力(英语编辑室)</p>
<p> 推荐语:这本书将枯燥的道理讲得简单易懂,是一本让人有阅读欲望的专业图书。</p>
<p> 本书通过对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体和概括,述评了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并述评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带来的挑战。它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些新兴的学习理论,以期增进我国教育界对该理论领域发展新动向的了解。本书还侧重于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的原理与策略,以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p>
<hr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1226383716498143.jpg"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1226383716498143.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的教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意]亚米契斯 著 夏丏尊 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书店 印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推荐人:曲秀芬(数字公司资源中心)</p>
<p> 推荐语: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描述了一个学年里男孩恩里科的生活感受,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之爱,小至父母、老师、朋友之爱,都极为感人。因而,该书在1886年问世时就引起了轰动,世界各国纷纷出版。</p>
<p> 夏丏尊从日本留学归来后,决心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做些实事,于是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1920年的一天,夏丏尊偶然得到《爱的教育》日译本,便马上爱不释手。当他得知该书在我国只有包天笑的节译本,遂发愿“定要把这本书全部翻译出来”。上海虽出现过另外几种翻译版本,但质量均无法与夏丏尊的译本相提并论。</p>
<p> 夏丏尊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其中,清楚地道明了该书长盛不衰的原委。</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