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协作学习进行到底

巧用学习社区平台践行新课改

郑 茜

  名师简介

  郑茜 女,江苏省特级教师、教学名师,现任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信息中心主任、徐州市初中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先后被评为徐州市优秀教师、徐州市名教师、徐州市学科带头人、徐州市青年名教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即将到来,协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让课程与科技及生活的距离更近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协作能力,有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日趋明显。将协作学习进行到底,这个“底”就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展开基于学习社区平台的协作学习实践,总结得失,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

  这几年,我们利用社区平台开展协作学习尝试。在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选取三个协作学习主题,由教师、学生和学习社区平台组成学习共同体,对每个主题组织开展了协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这个项目还被列为省级重点课题。我们对本次教学实践经验做了认真总结,同时也分析了基于单元设计的协作学习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协作学习是如何兴起的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三通两平台”的落地,较为完备的数字化平台与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已初步构建,基于网络或平台学习渐渐成为主导形式。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组内的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交流协作。适应时代需求,基于学习平台的协作学习应运而生。

  关于协作学习,国外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系统实现上都相对深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协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在20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协作学习的概念,称其是指在教学上通过分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国内协作学习研究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 年代初,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由此引发国内学者对协作学习的研究探讨。李克东教授和翟蓉教授都对协作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后者更注重的是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的模式。学习社区平台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可实现组内学生互助、组间学生交流、教师专家指导、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便于组内的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相互交流协作。学习社区平台可以打破传统协作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当学生离开学校或者老师时,通过学习社区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相互协作、讨论、交流以及共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方向发展,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开展协作学习

  本次教学活动对象为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初二年级学生。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协作学习开展的内容

  本次实验选择了三个协作学习的主题(见表1)。三个主题活动的时间和学时分别是2016年4月4学时、2016年12月4学时、2017年 3月6学时。

  围绕这三个主题,分别开展了基于社区平台学习的活动。第一、二次协作学习考虑学生刚刚开始协作学习,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难度相对较低,活动任务也相对简单。每个小组在接到主题任务后,先讨论商定解决方案,从社区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所需材料,完成任务,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老师互助、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一系列协作活动,最终完成任务。第三次任务是在学生熟悉并接受协作学习之后,设了一个综合学习任务(各个小组之间既分工明确,又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仍然是教师确定主题之后,通过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在各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共同完成学习主题。

  以第三主题为例,各小组分工如下:第1组,策划“环保机器人”,从发现、清扫、运输到分类,全程利用机器人对垃圾进行处理;第2 组,制作“巡逻机器人”发现要清理的垃圾,利用红外传感器与电机的配合使用功能,实现环保机器人的“发现垃圾”功能;第3 组,制作“清道夫机器人”清扫垃圾,利用直流电机模块的原理,把垃圾捡拾起来;第4 组,制作“快递机器人”运输垃圾,利用两个电机速度差对运动方向的影响,把垃圾运输到指定地点;第5 组,制作“分拣机器人”,对拣来的垃圾实现简单的分类,利用双灰度传感器,实现对黑白球的分拣;第6 组,汇报展示,完成环保主题宣传稿,做好主题宣传。机器人的建模如图1至图 4。各小组利用平台社区的学习资源“机器人相关资源库”中的丰富资源,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协作完成既定任务并通过平台展示,完成一次完整的协作学习活动实践。

 

图1巡逻机器人                      图2清道夫机器人

 

图3快递机器人                       图4分拣机器人

  (二)协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1. 协作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协作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们的各种与学习相关的行为。协作学习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内容开展,并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在学习活动设计中,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对协作活动过程有良好的组织和引导,并使学习者体会要培养协作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要培养协作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共同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团体中学习,而且感受到团体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要根据学习任务及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一定的组织方式,比如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中,每个学习小组安排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的活动;专门安排课题负责教师、学科专家、若干辅导员及技术支持人员等配合学习平台运营。

图5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2.教师对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如图 5)。(1)学习社区平台的建立。学习社区平台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搭建的面向学生的信息化互助学习平台,主要支持组内学生互助、组间学生交流、教师专家指导、学习资源共享四个模块协作学习,通过此平台以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 从而更好地学习。此外,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还需要一些交互工具辅助,包括界面友好的沟通工具、协作工具。(2)学习资源设计。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设计,依托学习平台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对信息进行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学习资源可以是教师录制的视频或微视频,也可以是课程材料、相关知识库等。(3)教师的引导监督和评价。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同问题,如对学习平台操作不熟练、分工不明确、作业不能提交等,教师在协作学习活动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进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及时给予引导。利用社区平台的组内自评、组间互评等功能,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多方面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参与度评价、结果性评价等,从而促进协作学习更好地完成。(4)交互过程及其监控调节。教师要围绕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鼓励学习者之间交流和协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关的研究个案及实际例子,引导他们开展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通过学习平台实时交流。

  3. 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实施。学生通过社区学习平台展开协作学习活动,首先是通过平台获得信息。学生在平台上进入自己的分组之后,领到自己的学习主题,从学习资源中可以获得相关的信息,如知识点讲解、微课、课件等学习资源,展开协作学习的活动。其次是协作学习活动进行中的交流与评价。学生通过平台的协作学习页面进行交流与学习,对本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留言评论,做过程性评价。同时在全部主题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做自我总结,教师或其他成员也可做总结性评价,这对整个活动的反思以及下一次协作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

[video:2017-2-将协作学习进行到底]

  (三)学习活动操作流程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流程:主题任务的提出→交流观点、达成共识→分工协作、形成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如图6)。

图6基于社区平台的协作学习设计框架

  1. 提出主题。主题任务的设计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基于学习社区平台,教学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项目任务,项目完成后,每个学习小组能够提交一份“产品”或“作品”。

  2. 分析主题。确定项目主题之后,学生小组成员进行设计,凭借自身的经验或利用社区平台的资源,分析项目完成的难度、所需知识技能、关键环节等信息,形成小组任务分工,对活动的整体安排做出决策。

  3. 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小组一般具有共同的需求、兴趣和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社区平台进行生生互动,互学、互教、互测,协作完成任务。

  4.展示成果。利用社区平台的展示区汇报展示完成的成果,用多种方式(幻灯片、视频、图片等)来展示学习活动的效果。

  三、协作学习成效如何

  (一)协作学习活动效果明显

  在实验班开展基于平台的协作学习,通过对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对比以及调查问卷发现,实验班的学生上课的兴趣、协作学习以及学生协作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

  1.基于平台的协作学习活动对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的改变。根据调查问卷可知,在实行新模式之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 19.2%、43.1%、37.7%。开展协作学习后,非常满意率达70%以上,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

  2. 协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该实验是通过平台进行的协作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平台布置主题,学生拿到项目主题后进行分工协作,利用多种技术工具,解决各种难题,最终完成任务。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利用平台开展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利用平台的评价功能(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反思,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评鉴能力。

  (二)问题及对策

  协作学习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提高了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使得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群体协作能力、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协作小组的划分。起初,让学生自由组团,结果出现状况,一些小组的能力普遍较强,而有的小组整体能力较弱,能力较强的小组进展顺利,能力较差的组很难完成任务。同时小组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包揽更多的任务,而有些学生则无所事事。解决的方法是老师介入分组,按照能力水平均衡分组,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并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每组的 1号是组长,负责协调本组成员;2号是能力相对较强的成员,带领大家一起攻关;3 号是能力相对较弱的成员,负责基础部分的任务;4号负责制作、上传演示作品,汇报成果。每个小组还设有文秘、解说等职位,履行相应职责。当然,小组成员之间的编号可以不断地调整,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尝试各种任务,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2. 对协作学习的引导。在协作学习活动中,尤其是基于社区平台的协作学习,学生一旦上网,常常就去做一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事情了,甚至还有偷偷打游戏的,这样导致学习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解决的方法是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给予引导,即使是在平台上,教师也是以一名协作者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设置一些奖励,比如对学生的发言、展示都给予记录和积分。学生为了增加本组的积分,会不自觉地克制自己,同时也提醒和监督本组的其他成员,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协作学习有效开展。

  实践证明,基于社区平台展开的项目主题式协作学习,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学习效率、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均收到成效。21 世纪信息化生态环境,重塑了人们沟通的时间和空间,未来的学习方式将更加泛在化。将协作学习进行到底,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课程改革进行到底的最终价值体现。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学习社区平台的协作学习活动研究”(B-b/2015/02/238)、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协作学习活动研究”(2015JK11-L059 )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继颖,张振亭.关于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5):40-42.

  [2]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5-6.

  [4]李桂英,马力,宁玉文,李贵明.基于教育云平台的自主移动学习模型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76-79.

  [5]朱俊元.小组协作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祝元志

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访问本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