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讯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教育资讯EDUCATIONAL INFORMATION

首页  >  教育资讯  >  课改动态

努力写好教科研奋进之笔 理直气壮推进思政课改革

发布时间:2022-10-13

努力写好教科研奋进之笔

理直气壮推进思政课改革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对我们办学治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特殊重要性,而且在新时代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舆情、社情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有之奇局,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迅速、多元社会思潮碰撞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之尖锐的复杂环境,“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对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努力为区域教育发展做好教科研支撑,立足“研究、服务、引领、指导”宗旨,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深化西安教育“名校+”工程,持续实施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助力“名校+”工程“431”工作方案》和《教科研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以教科研“131”为工作总思路,创新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西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教科研“131”工作总思路:“1”是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评价监测体系;“3”是构建“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即聚焦“谁来培养人”,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1”是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即围绕“怎样培养人”,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西安好课堂之品质课程建设,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在战疫情过程中,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市教科所在全市遴选500多名专家名师开展了全学段、全学科、全领域线上同步课程;针对初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出现的焦虑情绪,围绕常见考点和热点,进行总结复习课程的讲解,形成一批初三、高三毕业班线上“精品课程”;中小学思政课则紧紧抓住“讲什么”“怎么讲”的关键环节,将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育案例融入思政同步在线课程;结合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等重大现实题材,推出了10节“思政战‘疫’微课堂”,将线上“思政微课堂”同线下“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居家学生在战“疫”中,致敬逆行英雄,涵养道德操守,培育科学精神,感受中国力量和民族智慧,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和广泛好评。

  西安市“停课不停学”应急直播课程上线当天,通过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和西安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西安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浏览人次达2469.2万人次,电视端观看人数达162.9万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此次播出从2月10日至4月17日,播出课程总计1019节,涵盖13个学科,累计播出时长2038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从2月10日至4月3日,高三、初三播出课程总计904节,涵盖高三9个学科和初三7个学科,累计播出时长17280分钟。

  西安市教科所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陕西学校“四好”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和《西安市教育局学校思政创优行动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一年来做了如下工作:

  1.深入学习宣传,凝聚思想共识。

  市教科所将落实全市学校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列入全所的工作要点。教科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教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理解加强思政课教育的重大意义。教科所思政教研员赴部分区县、学校对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和专题辅导,帮助区县和学校把握精神实质,凝聚思想共识。“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等已成为区县、学校的共识。

  2.全所统一部署,形成教育合力。

  市教科所历来重视德育工作,为了使思政课教学研究与指导更有针对性,分设了中学思政教研室和小学思政教研室,形成了党总支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在党总支的领导下,教科所思政教育工作坚持以思政学科建设作为重点,其他各学科协力助推的原则。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利用到基层区县学校听课评课、教研视导、校本研修、送教下乡和“国培省培”专题讲座等机会,挖掘学科德育内容,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3.参与省市活动,贡献教研智慧。

  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科所积极参与省、市思政课创优活动,思政教研员陈海兰、王利老师全程参与了西安市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的研讨和制定;参与编制思政教师调查问卷,对全市1586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情况进行摸底,全面掌握9086名(其中中学1982名,小学7104名)思政课教师的人员结构、教研业务、工作待遇等现状和问题;协助西安市文理学院制定西安市思政骨干教师培训方案,为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多次参与市教育局思政课建设研讨会、交流会,与参会的西安交大马院、西安文理学院马院及基层学校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参与西安市省级思政“大练兵”活动方案的策划,参赛老师的遴选、指导工作;担任首届陕西省思政课程教师“大练兵”活动评委等各项工作,为上级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思政课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出谋划策,贡献教科研智慧。

  4.发挥教研优势,着力专业引领。

  市教科所立足“研究、服务、引领、指导”宗旨,利用教科研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有力促进全市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做好教材解读,科学使用教材。

  2016年秋季,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我市部分城区试用,2019年秋季全市所有区县完成统编教材的全覆盖。教材承载着国家的意志,统编三科教材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引导思政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强化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统编新教材培训活动,对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意图、理念、主旨、体例、栏目功能、价值追求、内容体系、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入解读,帮助教师领悟教材主旨,科学使用新教材。

  (2)立足思政课堂,开展观摩活动。

  为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市教科所立足思政课堂,定期开展全市范围的线上线下研课磨课、教学沙龙、“教学问诊”等各类教学观摩活动,真正让思政课鲜活起来,走进学生的心灵。先后组织了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初中道德与法治“同上一节课”教学观摩、小学道德与法治“聚焦课堂教学观摩”、西安市义务段统编教材课例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等。同时,还通过“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基于统编教材的校本研修及思政小课题研究等强化对统编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发挥了市教科所思政课教科研引领作用。

  (3)注重教师培训,锻造骨干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市教科所坚持把建设“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放在首位,锻造一支思政骨干队伍。一方面组织市级教研员和思政骨干教师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培训,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制度,通过集中面授、网络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对于边远郊县特别是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遴选省市级名师工作室教师开展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逐步实现了统编教材的全员教师培训。市教科所思政教研员还被聘为人教社统编教材培训专家,为部分省市、区县和“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思政教师做专题培训,参与省“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定点帮扶薄弱学校活动,为西安市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

  (4)组织“大练兵”活动,提高思政课品质。

  按照国家、省市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市教科所积极参与西安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品质。教研员陈海兰、王利老师参与了西安市思政教学“大练兵”活动方案的制定,负责组织开展省级大练兵西安参赛选手的遴选工作,受聘担任西安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指导老师,对省级大练兵市级参赛教师进行耐心、细致、专业指导。2019年,我市135人参加了市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展示,我市选派的33名优秀教师参加全省首届思政“大练兵”教学展示活动全部获奖,其中,22人获得陕西省思政课程“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5)创新教学方式,发挥育人功能。

  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爱学真学、真懂真信。市教科所积极变革思政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深耕课堂,推进思政课“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改革;设立了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研究、思政活动型教学实践研究等市级规划课题,引导思政教学方式的变革;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校思政教研组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政协、时事评论与演讲、感恩教育及思政学科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着力拓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大思政教育实践体系。

  5.勇于担当作为,构建思政大格局。

  岁末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教育系统的一次大的考验,市教科所在这次“停课不停学(教)”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战疫情“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新样态——即构建一个思政教育大格局;聚焦初三高三毕业班师生两大群体;立足“三全”即全学段、全学科、全领域,协同教科研机构、名校、名校长、名师四支队伍,统筹电视和网络资源、统筹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统筹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平台、统筹发挥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作用、统筹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工作呈现出网格管理、名师在线、全段覆盖、特色鲜明、质量高优五大特点。

  回顾一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市思政教育大格局基本形成,但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数量整体不足,中学思政课学科带头人还相对缺乏,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二是与大专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沟通力度不够,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仍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市教科所将继续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通过思政教育专项课题和各类教研活动,持续深入推进我市思政教育工作纵深、特色、内涵、高质量发展。

来源:微信公众号-西安市教育局

上一篇:【渭小·常规】立足常规 提升质量——渭南小学开展第二次学科备课检查

下一篇:王纲:西安持续打好“ 双减 ”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