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攻坚再上新台阶

时间:2021-04-01

  2021年4月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陈东升,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等领导、专家和校长、教师及家长代表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主持。


会议现场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包括学校卷1册和家长卷5册)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由中国教育学会组织权威专家和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编写而成。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精神和教育部“家校协同育人”攻坚计划项目的重要成果,《手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论述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引导和帮助广大家长、校长、教师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家校共育思想,学习家庭教育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的手段及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把家庭列为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并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为深化家庭教育改革和加强家庭教育建设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对《手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套丛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精神的最新成果。丛书结合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新特点、新趋势,基于科学、实用、有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浅出地剖析常见的教育案例,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于引导家长更好地担负起家庭教育首要责任,引导学校更好地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责任,具有重要作用。


陈东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陈东升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座谈会的召开对于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适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刚刚发布,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次重要活动,是深化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推进新时期家庭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他指出,目前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不足,地区间、学校间家庭教育工作不平衡,家长、学校、社会教育合力还不强,“家校社”等各方面教育职责边界不完全清楚。

  陈东升认为,进入“十四五”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迫在眉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家庭教育这一组成部分。今后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化和改进工作:一是聚焦协同机制,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发挥基础教育教指委作用,完善管理规范,着力解决家长关心的痛点;二是聚焦重点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去,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合到家庭生活的日常点滴中去,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畅通家校沟通机制;三是聚焦薄弱环节,在薄弱地区因地制宜抓好班主任工作,对薄弱学校强化针对性研判指导;四是聚焦资源统筹,加强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家教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选出优秀典型,讲好家教故事。


黄强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指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整体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教育质量转型升级的需要,是新时代赋予的新课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他表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的出版,有三个重要意义:一是丛书出版恰逢其时,为时所需,为势所需,为民所需,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丛书对家庭教育原理进行了系统阐释和权威解读,内容涵盖了培养孩子品德和学习兴趣、做好强身健体、缓解焦虑情绪、引导文明上网、正确对待恋爱、避免亲子冲突等各个方面;三是丛书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和践行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指导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家庭教育和家教共育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学校卷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家长卷主编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介绍了《手册》的编写情况。


孟繁华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讲到,学校卷的主要观点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不以学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也不以学校教育规律代替家庭教育规律,“人的成长”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使命,学校要制度化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一支有强烈责任心和扎实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丛中笑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提出,家长卷以立德树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核心,以尊重和保护儿童为出发点,以儿童身体发展规律为线索,聚焦解决当前家庭教育重点问题。家长卷坚持问题导向,设置“案例”“解析”“家教指导”等专栏,将抽象理论转换为家长能理解、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家长卷分为学前篇、小学低段篇、小学中高段篇、初中篇、高中篇,内容包括品德培养、学习指导、身心健康、安全教育、媒介素养、性教育、家庭沟通、父母成长等八个专题。

  与会专家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家庭教育重要论述,从《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展开深入研讨。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编写这套丛书的重要意义在于,转变家长错误和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家教方法,这套丛书的出版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他建议,《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不仅家长要深入阅读,教师也要阅读和学习,要把手册学好、用好,发挥指导和引导家庭教育的作用,真正落实好“家校社”协同育人。


张志勇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对推进“家校社”共育体系机制建设,重建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手册有四个特点:一是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这样一套指导手册来引领和指导家庭教育;二是《手册》具有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三是操作性强,寓教于案例;四是坚持学校主导,引导家庭教育。


孙云晓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提及,这套丛书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作了阐述和探讨。丛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有方向,有原则,有方法。书中吸纳了全国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非常珍贵且可借鉴的做法。他认为,家庭教育本质是生活教育,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从生活教育的视角出发,不能把家庭变成学校,学校依托的是课程,而家庭依托的是生活。

  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于会祥,北京汇文中学教科研主任胡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分别作为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发言。


于会祥

  校长代表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于会祥充分肯定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引领作用和独特价值。他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从两个方面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建设: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手册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研究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做好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序发展和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多种方法组织引导家长和学生学习这套丛书,帮助家长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胡迟

  教师代表北京汇文中学教科研主任胡迟谈到,教师是家庭教育的合作者和实践者,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中,教师作为学生在校的监护人,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教学相长,把问题作为机遇,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家庭共同成长,积累更多的教育经验,提升学校的教育服务品质,实现家校无缝接轨,为学生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


曲一帆

  家长代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曲一帆认为本套丛书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家长可以高效的找到孩子在某一个年龄段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二是画面感强,书中大量生动的案例都是从家长的视角谈解决方式,代入感极强;三是引领性强,家长通过阅读丛书可以提前预见孩子各个年龄段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育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杨银付

  会议最后,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作总结讲话。他代表学会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儿童中心,以及全体参与编写工作、组织服务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体现了家庭教育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前沿知识,可读性强,操作性强,易于学校、家长理解和操作。今后,中国教育学会将加强组织引领,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等工作机制,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攻坚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会议还举行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揭幕仪式,并为学校代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授书。


顾明远(右)和黄强(左)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揭幕


赠书仪式

  与会者一致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为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并为家庭教育立法创造了良好氛围,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主持会议

相关阅读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