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中国近代教育专题史论丛

  • 书名: 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
  • 编著:余子侠、冉春  吕达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05月
  • 丛书:中国近代教育专题史论丛
  • 开本:32
  • ISBN:9787107206474


天猫旗舰店

目录

序:以史为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引言

第一章 战前西部地区新式教育的历史

一、晚清时期西部地区的教育变革

二、战前西部地区的教育变迁

第二章 战时国民政府开发西部教育的方针政策

一、全国整体教育方针的确立和深化

二、战时教育方针在西部地区的贯彻落实

三、战时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总体影响

第三章 战时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开发

一、战时国民政府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

二、抗战时期高校西迁运动

三、战时西部新设高校及西部原有高校的发展

四、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留学教育

五、战时西部高等教育开发的历史总结

第四章 战时西部地区中学教育的开发

一、战时国民政府发展西部中学教育的政策措施

二、战时西部地区中学的发展变化

三、战时西部中学教育开发的历史评价

第五章 战时西部地区师范教育的开发

一、战时国民政府发展西部师范教育的政策措施

二、战时西部地区的高等师范教育

三、战时西部地区的中等师范教育

四、战时西部地区师范教育开发的历史评价

第六章 战时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战时西部地区的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

第八章 战时西部地区的边疆教育与社会教育

第九章 战后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变化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以整个西部地区近代教育事业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的原生态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新式教育产生以来西部地区教育的发生、进展和变革,其中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开发为探究的中心和重点。全书以近代西部教育事业的历史走向为经,以抗战时期教育领域的应变经营为纬,客观地再现了战时大后方各级各类教育应敌变迁的历史,为今日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在教育方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简介

余子侠,亦名子峡,男,湖北蕲春人。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先后获哲学学士、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杨贤江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社科联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湖北省教育史学会理事长、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冉春,男,1978年11月生,四川达州人。从1997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教育学院),先后获得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及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战前西部地区新式教育的历史

一、晚清时期西部地区的教育变革

自新式教育产生以来,中国的教育在晚清时期的变革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递进步骤,即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变革、戊戌维新时期的教育变革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这种新式教育的发展程序,就教育变易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而言,又可以义和团运动为其分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段或发展阶段。现依循这种教育变迁的历史路径,对其时西部地区新式教育由产生到成形的历史实情予以说明。

(一)19世纪后半叶西部地区新式教育的初现

自洋务运动发轫至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前,新式教育在中国社会中处于初发阶段。其时的西部地区——包括清康熙初年设定的十八行省之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以及1884年设置的新疆等省,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士绅努力下,新式教育成分也零星有见,教育早期现代化有了最原初的行动。就其时西部地区新式教育的表现形式而言,大致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作为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产物洋务学堂,在维新变法时期兴办的新式学堂,以及在书院等传统教育机构中添设的新式教育成分。

晚清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的成果——洋务学堂,根据这类新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教授内容,人们一般将其划为三类:一是以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即“西文”为主的外国语学堂,二是以传授西方科技知识即“西艺”为主的技术学堂,三是以培养军事人才为主的军事学堂。其中技术学堂又分为军事技术学堂和其他技术学堂,军事学堂则包括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其时西部地区于此等教育机构都偶有创办。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