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进展: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 书名: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进展: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 编著:李瑾瑜,王鉴,王嘉毅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年6月
  • 丛书:
  • 开本:16开
  • ISBN:9787107244773


天猫旗舰店

目录

上编 李秉德先生教育思想研究

忆李秉德先生及其学术贡献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记李秉德先生主编《教学论》经过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追忆李秉德先生

李秉德先生对我国教育学术的贡献

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李秉德教授

李秉德先生的教学论研究及其方法论启示

教学论的自识与反思

他总能给我们以前行的力量--缅怀李秉德先生

独立思考的启蒙

李秉德教育思想研究

李秉德先生往事印象--写在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李秉德先生教育故事感怀

关于我国教育投入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基于李秉德先生教育经费问题“三笔账”的再思考

兰山月--教育家李秉德先生百岁诞辰祭

重申教育实验研究--以李秉德先生的语文教育实验为例

记几许往事 忆一段师缘

三句话的回忆

我记忆中的李秉德先生--写在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李秉德先生的大学教师作用观

李秉德教学设计思想初探

李秉德先生对语文教育研究的贡献

中编 教学论问题研究

新兴技术发展对教学论的影响

从主体性到他者性--教学交往的范式转型

教育本质新探--兼论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突破

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主题

试论有效教师的素质构成

关于现实社会中儿童学习若干现象的检讨--以“科学数学观”视域下数学学习为案例分析

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核心观点

教师文化与新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视域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学论学者的学术自觉--以教学要素说的探讨为中心

论农村教师的地方性知识

论教师的哲学素养

中小学教材研究(1977-2009年):回顾与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生成视域中心理-道德教育的实践诉求

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

教学美的意蕴探析

教学活动:结构与过程

教学临界阈研究:从外条件的思考到内问题的探索

均衡发展: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战略抉择

论中国当代教学论的形成、构成与特征

“教学相长”本义复归及其教师专业发展价值

教学生活意义的反思与重构

开放型班级经营的含义、特征与理念

东乡族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学科教学理论下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生成及特征

课堂隐性文化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教学习惯的基本意蕴及其改变路向

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探究

生活视域下的教学关系:含义、结构及生成

教科书教学化:质性分析与路径探寻

课堂人种志客观性释义

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学习文化的构建

教好数学需要的数学专业素养--以四位高中数学教师为例

论教学文化自觉

试析大学教与学的学术及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教学方法:基本理论与研究新进展

有效教学的十大特征

我国教学理论知识的生产及其批判

建构实在论与我国当下教育科学研究的省思

小学生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及其相关的调查研究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以东乡县红星小学马老师为个案

免费义务教育项目实施的现状及政策效应分析--以西部甘、青、宁三省区为例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两个场域--家族取向式学校与教师的家族式心理

西部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的比较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西部农村中小学参与式教学方法使用的调查与反思--以甘肃省为例

下编 课程论问题研究

民族数学及其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课程改革:从“学术理念”到“治国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问题反思与改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经验、问题与对策

地方性知识与课程开发

论课程变革的阻力

关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再思考

“活动课程”新论

农村课程改革十年:问题、成因与对策

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基于上海和杭州科学课教师的调查

教师课程取向及其内涵

课程权力演进:从“集权”到“放权”--新中国成立以来课程政策的演进与变革

重塑教师的课程观--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为例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反思:成效与问题

从中小学教学活动时间分布变化看新课程在西北地区的适应性--基于2004年与2007年关键数据的比较

内容介绍

《当代课程与教学研究新进展——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讲述了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李秉德先生品德高尚,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在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由李秉德先生生前的同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李秉德先生所带来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向的硕士、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等参加的学术纪念活动,以学术论文的结集出版来纪念李秉德先生,根据论文主题,将学术论文分为三大类:李秉德先生教育思想研究、教学论问题研究、课程论问题研究。表达对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并致力于发扬光大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创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

陈时见,1964年生,重庆梁平人。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先后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获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路易斯.克拉克大学学习,分别到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学习考察。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副主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曾获广西“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十百干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02年3月调入西南师范大学工作。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著作有《比较教学论》、《课堂管理论》、《师论》、《课程与教学》、《比较教育导论》、《当代比较教育学》(主编)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精彩书摘

英国的在职进修始于19世纪,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教师职前培训之不足。20世纪以后,英国教师在职进修的目的开始转向致力于更新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詹姆士三阶段师范教育的理论的提出,使得教师继续教育成为英国完整的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朝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如英国政府在1972年发表了教育白皮书,对教师在职培训作了明文规定。1976年发表教育绿皮书对其进行补充完善。1983年英国政府又发表了《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再次强调了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工作。国家教育科学部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修订了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培训制度。该制度规定:接受在职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新教师可用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参加在职进修;在职教师连续在一所学校工作七年,便可享受一次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带薪学习休假。这就形成了由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学院、专门组织和专业协会及中小学本身组成的教师在职培训网络。

日本也有专门的教师研修管理机构和组织,并在这些组织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下,对教师研修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通过政策、文件等形式作了科学的规范,使其研修管理制度化。自20世纪70年代始,日本教师的继续教育在组织规模、体系建设、政策导向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展。1970年创设了每期一个月的全国校长研修会制度和一个半月的全国骨干教师研修会制度。同年中央政府制定了对都道府县研修中心设置经费的国库补助制度。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