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当代西方德育发展要览

  • 书名: 当代西方德育发展要览
  • 编著:  檀传宝主编 王小飞副主编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年3月1日
  • 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259173


天猫旗舰店

目录

第一章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比较

第一节东西方德育形态发展

一、开启认知的生活蒙养

二、维持信仰的圣典教化

三、祛除蒙蔽的理性启蒙

四、培育公民的价值教养

第二节东西方德育理论比较

一、德育理论的古典承继:德化与立德

二、德育理论的现代构型:科学与多元

三、德育理论的当代进展:全球化与本土化

第三节东西方学校德育现状

一、东西方学校德育的目标:传统价值的复兴与巩固

二、东西方学校德育的内容:核心价值与道德生活

三、东西方学校德育的途径:国家课程与多样化实践

第四节东西方德育发展趋势

一、德育定位的公共取向:社会化与发展性

二、德育主题的范围拓展:情境性与多元化

三、德育实践的能力倾向:自主性与生活化

四、德育研究的发展态势:折中性与超越论

第二章英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一节英国德育的历史形态

一、德育宗教化时期(597年至18世纪末)

二、德育缓慢世俗化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三、德育的重建及发展时期(20世纪40-90年代)

第二节英国德育的主要理论

一、赫斯特的世俗道德教育学说

二、彼得斯的分析道德教育哲学

三、威尔逊的道德符号理论

四、麦克菲尔的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第三节英国德育的当代进展

一、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二、课程内容、教材及实施安排

三、途径与方法及简要特征

第四节英国德育发展的趋势与经验

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强化

二、宗教教育持续世俗化进程

三、坚持传统形式与现代环境的融合

四、德育视野的逐步拓展

第三章美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一节美国德育的历史形态

一、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美国德育

二、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美国德育

第二节美国德育的主要理论

一、培养道德理性的理论流派

二、训练行为习惯的理论主张

第三节美国德育的当代进展

一、学校德育的内容及目标

二、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三、学校德育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美国德育发展的趋势与经验

一、学校德育发展的趋势

二、学校德育发展的经验

第四章德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一节德国德育的历史形态

一、德意志主体形成之前的德育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德育

三、启蒙时代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德育

四、帝国时期的德育

五、魏玛与纳粹时期的德育

六、二战后的德育

、第二节德国德育的主要理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二、宗教伦理:宗教德育理论

三、品格与价值:整合宗教与世俗的德育理论

四、朴素道德:生活德育理论

五、社会教育:广义的德育理论

六、公民与社会政治:公民道德教育理论

第三节德国德育的当代进展

一、当代有关法律对德育的基本规定

二、学校德育的目标与任务

三、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四、学校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节德国德育发展的趋势与经验

一、德育的变革趋势

二、德育的基本经验

第五章法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一节法国德育的历史形态

一、古罗马时代的德育

二、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德育

三、共和国早期的“道德与公民教育”

四、二战后的“公民与道德教育”

第二节法国德育的主要理论

一、实证主义学说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第三节法国德育的当代进展

一、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二、学校德育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法国德育发展的趋势与经验

一、传统价值的流失及其问题

二、权威价值的重建与尊重教育

三、多元认同的矛盾与社会融合

第六章 日本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一节 日本德育的历史形态

一、形成与发展时期的德育

二、第一次教育改革时期的德育

三、第二次教育改革时期的德育

第二节日本德育的主要理论

一、德育的基本理论

二、道德教学理论

第三节 日本德育的当代进展

一、1998年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方针

二、改订后的德育目标

三、改订后的德育内容

第七章韩国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八章新加坡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第九章我国台湾地区当代德育发展要览

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是 我国一部全同系统论述西方德育发展的学术著作。

从东西方萃远了八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以 当代为主要背景,从“校外看校内”,试图将眼前的 各种价值碎片“还原”到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 及其学校语境中。

梳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德育的历史形太、主要理 论、课堂教学的改革进展。

总结概括了各自的经验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比了 中西方力量之间的影响与“反影响”。

冷静反思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对西方德育的 关注热情,为我国深化德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启示 与智慧支持。

《当代东西方德育发展要览》主要读者对象为德 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师生。

作者简介

檀传宝,l962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1979—l983)、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l996)。l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l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曾经访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2002—2003)。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除德育原理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截至200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5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棵风中的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精彩书摘

“维也纳学派的石里克、卡尔纳普、赖辛巴哈,以及后来的维特根斯坦和罗素(晚期),都从伦理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中,推出了‘伦理学只是情感的表达,不是科学事实的陈述’这一道德情感论的结论。”或者说道德言辞和道德判断的运用主要是个人情感和个人好恶的表达,后来的道德情感论集大成者史蒂文森(c.L.Stevenson)则干脆声称他和休谟意图一样,即只观察、描述和分析所看到的东西,而不去干预、规范和评价它们。他通过对道德或价值语词的分析,所看到的是,语词(哪怕是科学术语)的使用几乎都不是中立的,一个语词被说出来多少都影响着听者的情感。致力于结合事实来考察价值,既讨论价值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事实,又得出结论认为价值归根到底不由事实决定。情感主义伦理理论的立场或观点也“导致了他们伦理学理论上的形式主义倾向,而且,对伦理学情感主义见解的过分固执,也使他们难免落入主观主义的窠臼,最终使其科学主义的哲学出发点与情感主义伦理学结论之间形成了无法统一的分裂局面”。这一“分裂”局面还表现在分离的价值与事实,它使价值语词,诸如“善(好)”、“恶(坏)”、“正当”、“错误”、“应该”、“义务”等,不描述任何东西而仅仅表达情感,这可能使整个西方传统德育的基础流失掉,使西方思想界面临尴尬的处境。

按照情感主义的立场,我们会得出结论:规范不是制定出来的,而是形成之中的。情感主义的本义并非如此,它并非为传统和习俗规范辩护,而是为道德宽容辩护,为价值多元主义辩护。这种非规范的立场恰恰引致后来规范伦理学的复归。依照情感主义这样的“逻辑”,德育的功能也就只“剩下”规劝、说服及宣传了,价值最终是脱离事实基础的,道德或价值争论当然就没有了合理性。这实际上是对现代性价值多元主义(韦伯所谓的“诸神竞争”)状况的描述,同时,又是对这个现代性特征的辩护。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