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19492000) 地理卷

  • 书名: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19492000) 地理卷
  • 编著:  课程教材研究所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
  • 丛书: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232046


天猫旗舰店

目录

本卷前言

第一章中小学地理教材的初创时期(1949—1952)

一、教材编写背景9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的教育问题9

(二)统一的中小学地理课程逐步形成9

二、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修订11

(一)教材修订概况11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2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3

三、初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13

[初级中学自然地理课本(上下册)]16

(一)教材编写概况16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6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20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23

[初级中学本国地理课本(一到四册)]24

(一)教材编写概况24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24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30

[初级中学外国地理课本(上下册)]31

(一)教材编写概况31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31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37

(四)教材的修订39

四、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39

[高级中学自然地理教材(全一册)]41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41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43

(三)教材的社会评价45

[高级中学本国地理教材(上下册)]45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45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47

[高级中学外国经济地理教材(上下册)]47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47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53

(三)教材的社会评价54

[人民民主国家地理(全一册)]55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55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57

(三)教材的修订58

第二章中小学地理教材的发展时期(1953—1957)

一、教材编写背景6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61

(二)学习苏联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体系61

二、教材的研究和编写过程64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68

四、高级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68

(一)教材编写概况68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70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76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84

(五)教材的修订85

五、初级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85

[初中自然地理教材]86

(一)1953年教材的修订86

(二)1954年教材的修订88

(三)1956年教材的修订88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89

[初中中国地理教材]90

(一)教材编写概况90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91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98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102

(五)教材的修订103

[初中世界地理教材]103

(一)教材编写概况103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04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10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113

(五)教材的修订113

六、高级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115

[高中中国经济地理教材]115

(一)教材编写概况115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17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23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126

(五)教材的修订126

[高中外国经济地理教材]127

(一)1954年教材的修订127

(二)1956年教材的修订133

(三)教材的社会评价135

第三章中小学地理教材不断精简和调整时期

(1958—1965)

一、教材编写背景139

(一)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混乱逐步走向稳定139

(二)中小学地理课程不断被压缩139

二、教材的研究和编写过程141

(一)中小学地理教材的修订141

(二)新编的三套中小学地理教材147

三、1960年版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148

[初中地理教材]149

(一)教材编写概况149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49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54

(四)教材的社会评价155

[高中地理教材]156

(一)教材编写概况156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57

四、十年制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159

(一)教材编写概况159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61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169

五、十二年制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177

(一)教材编写概况177

(二)教材编写的依据178

(三)教材编写的原则180

[小学地理教材]182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82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86

(三)教材的修订188

[初中地理教材]188

(一)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188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95

(三)教材的修订201

[高中地理教材]202

第四章中小学地理教材的“文革"时期(1966—1976)

第五章中小学地理教材的振兴时期(1977—1985)

一、十年制初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209

(一)教材编写背景209

(二)教材编写概况210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11

(四)教材的变革212

(五)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215

(六)教材的主要特点229

(七)教材试用和社会评价236

二、十二年制中小学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237

(一)教材编写背景237

(二)中小学地理课程的设置239

[小学地理教材]239

(一)教材编写概况239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40

(三)教材的变革240

(四)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241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246

(六)教材的社会评价254

[初中地理教材的修订]254

(一)教材修订概况254

(二)教材修订的依据255

(三)教材修订的原则255

(四)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256

[高中地理教材]260

(一)教材编写概况260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60

(三)教材的变革262

(四)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265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272

(六)教材的社会评价280

(七)教材的修订282

第六章中学地理教材的大变革时期(1986—2000)

一、教材编写背景28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287

(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87

(三)重视国情教育288

(四)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289

二、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291

(一)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依据——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初中地理教学大纲291

(二)教材编写概况294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299

(四)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299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310

(六)教材的社会评价326

(七)教材的修订329

三、高中地理教材的研究和编写336

(一)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依据——高中课程计划和高中地理教学大纲336

(二)教材编写概况339

(三)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341

(四)教材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341

(五)教材的主要特点356

(六)教材的社会评价369

(七)教材的修订371

主要参考文献

结束语

内容介绍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地理卷(1949-2000)》为“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中一册,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暂用或使用改编的原有地理教材(1949~1951年);以苏联教科书为蓝本,编译中学地理教材(1952~1957年);总结经验,初步探索编写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地理教材(1961~1965年)等十章内容。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请教等方式,解决教材编写中的一些问题。例如,1955年10月和1956年1月,地理编辑室田世英(时任地理编辑室主任)、陈尔寿(时任地理编辑室副主任)、叶立群、颜遁卿、芮乔松、李德方等同志先后两次与苏联专家拉科夫斯基(北京师范大学外国经济地理专家)座谈,虚心求教。求教的问题有《外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大洲和国家的编写方法问题;《外国经济地理》教材中的苏联部分,13个经济区可否精简合并的问题;等等。苏联专家介绍了苏联地理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对我国地理教材的编写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

(2)聘请社外地理专家参加教科书编写工作,以保证不犯科学知识上的错误,并能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成果。

在教材编写队伍的组织上,以人教社地理编辑室人员为主要力量,他们是田世英、陈尔寿、叶立群、颜遁卿、芮乔松、李明、李德方(俄语翻译);还聘请了高等院校地理专家和熟悉中学地理教学的老师,他们是杨韧章(南京大学)、王均衡(北京师范大学)、郭敬辉(河北师范大学)、孙敬之(人民大学);褚亚平(北京市文教局教材编审室)。这支社内外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不仅有学术上的保证,而且精于文字,适合为中小学生编写教材。

(3)与地理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采取各种方法,倾听他们对教材编写的意见。

地理教材使用之后,陆续收到教师的来信,反馈教材使用的情况,提出修改建议。人教社总编室不定期汇总对各科教材的意见,并转给相应编辑室进行处理。

除了接受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信息,地理编辑室的编写人员还随教育部组织的中学各科教学调研工作组,到不同的省市调研地理教学情况,获得第一手资料。如1957年1月,编写人员颜遁卿、芮乔松到天津一中进行调研,同年9月又到山西进行调研,发现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应该进一步做的工作,他们提出应重视地理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帮助教师克服教学困难。此外,编辑室的同志还经常去学校听课,反省教材编写的问题。如1953年11月,编辑室主任田世英去北京男三中听课后,有了这样的感触:“我们编写任何一区,或任何一类的地理教材,首先要决定这一区或这一类教材的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