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19492000) 数学卷

  • 书名: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19492000) 数学卷
  • 编著:  课程教材研究所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
  • 丛书: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丛书
  • 开本:16
  • ISBN:9787107232084


天猫旗舰店

目录

序 五十年教材春秋

第一编 小学数学教材(1949-2000)

一 从选用老解放区课本和民国时期比较流行的课本到统一全国小学算术课本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小学算术课本不统

(二)教育部、出版总署决定全国小学选用两套算术课本

(三)制订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四)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修改俞子夷编的小学算术课本,统一全国小学算术课本

(五)对这套课本的述评

二 以苏联初等学校算术课本为蓝本编写小学算术课本

(一)编写五年一贯制小学算术课本

(二)草拟小学算术教学大纲

(三)根据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编写四二制小学算术课本

(四)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队伍得到加强,修订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和编写小学算术课本

(五)对这段时期小学算术课本的述评

三 调整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小学学完算术的基本内容,编辑出版小学算术暂用本

(一)总结中小学数学教材照搬苏联教材的教训,确定小学学完算术的基本内容

(二)编辑出版小学算术暂用本,小学学完算术的基本内容

(三)这套小学算术暂用本三次大的修改

(四)对这套课本的述评

四 进行学制和教材改革实验,编写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

(一)中央决定对中小学学制进行改革试验

(二)人民教育出版社草拟十年制学校数学教材编辑方案(草稿)

(三)1961年秋季全国开始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

(四)这套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的主要特点

(五)这套十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两次大的修改

(六)对这套课本的述评

五 编写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

(一)确定编写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编辑方针

(二)总结1960年教学改革以来的经验教训,草拟供征求意见用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三)查阅古今中外资料,对小学算术教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四)草拟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五)编写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算术课本试教本

(六)1963年秋季全国小学开始使用新编的全日制小学算术课本

(七)这套课本使用后的反映与修改

(八)对这套课本的述评

六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算术课本由各地自编

(一)“文化大革命”前的小学算术课本被否定,小学算术课本由各地自编,小学算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被削弱

(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撤销与重建

七拨乱反正,编写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通用的小学数学课本

(一)拨乱反正,研究编写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指导思想

(二)草拟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三)编写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课本

……

第二编 中学数学教材(1949-1977)

第三编 中学数学教材(1977-2000)

跋 研究教材编写历史,探索教材发展规律

大事记

内容介绍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数学卷》内容简介: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小学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关系到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形成、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蓬勃而又曲折地发展,教育在改革和摸索中前进。中小学教材建设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9月,全国出版会议上确定中小学教材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12月,人教社成立,成为全国研究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门机构。毛泽东主席题写了社名。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任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人教社开始编写出版教材。但限于当时条件,只能采取选用、改编老解放区教材、苏联教材编译本和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出版的比较流行的教材的方式,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第一套教材,这是过渡性质的教材。

作者简介

 

精彩书摘

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这些目的和任务,教学大纲中关于应用题的范围、进度和教学方法,都有很多跟过去不同的规定。

第一,应用题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有系统地与每一教学阶段儿童已熟悉的运算法结合着进行。这样可使儿童明确理解每一阶段所学的四则算法及其实际应用,并达成逐步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教育任务(过去多数小学生解答应用问题的技能是很低的,其原因之一,就是低年级很少练习,而到了四年级或五年级却一下子要解答过多的应用题)。同时,教学大纲规定在第一学年终了,只限于学会包括两步演算的简单应用题,以后随着年级的上升,应用题的内容和演算步骤就逐渐趋于复杂,到了第五学年,要求学会解答包括六步演算的应用题。这是完全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合乎教学的可接受性的原则的。

第二,把应用题区别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两类。这无论就算术知识本身的系统来说,或就教学原则来说,都是正确而且必要的。典型应用题,是按问题的解答方法来分类的,例如“按比例分配问题”“按两数的和及差求两数的问题”“按两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求两数的问题”等。各种典型应用题,根据其推理的难易的不同,和解答步骤的繁简程度,分别在第三至第五学年教学,并与一般的应用题相结合。这比过去显然有很大优点。过去的做法主要缺点是:一是机械地按计算方法(不是按解答方法)分类,如“加减混合题”“乘除混合题”“乘加混合题”等,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形式的、琐碎的印象。二是有的也按解答方法的特征来分类,但其中有些严格说来不能成为典型,例如“年龄问题”“植树问题”;有些则包容过多,例如“行程问题”(教学大纲中分为“相对行进相遇的问题”及“同向行进追及的问题”,前一种在四年级教学,后一种在五年级教学)。三是单纯地以分类问题作为应用题全部内容,结果儿童不能获得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技能。

第三,教学大纲中对各年级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要求规定得很具体,很明确。例如要求一年级儿童能在写出算式以后,“按着教师的问话加以讲解”,要求二年级学会“独立地讲解”,对三年级则要求能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作出解答的计划,到了四年级及五年级,则要求能更进一步,不仅要独立地作出解答应用题的计划,而且要学会“有联系地加以说明”,对答案要加以验算。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