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图书

学校教育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教材

  • 书名: 学校教育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教材)
  • 编著:王铁军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丛书:全国教育干部培训教材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7169212


天猫旗舰店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校长是“圣园之魂”

一、校长是办学思想之魂

二、校长是办学方向之魂

三、校长是学校文化之魂

四、校长是教师集体之魂

第二节 教育理论是校长成功的翅膀

第三节 校长要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人

一、重视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及其实践指导作用

二、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

三、自觉运用教育科学理论

四、学习理论与研究现实问题相结合

第二章 学校教育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学校教育基本属性的主要观点

一、国外关于学校教育基本属性的主要观点

二、我国关于学校教育基本属性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教育的产业属性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公益属性

第一节 学校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学校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国家学校教育目的的演变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教育目的校本化的个案研究

一、上海市闸北八中成功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无锡市天-中学发展性教育目标

三、上海市建平中学“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

四、苏州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目标

五、四川绵阳实验中学育人目标

第四节 新世纪的人才素质展望

一、新世纪呼唤人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道德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三、加强基础知识、技能教育,构建科学精神与

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知识结构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和品质

第三章 学校教育目的

第一节 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和特点

一、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

二、课程价值趋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三、课程结构趋于多样化

四、课程内容注重生活化和应用性

五、课程设置呈现综合化趋势

六、课程指向越来越注重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二、校本课程的类型

三、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模式

四、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者角色的定位

一、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二、传统课程的反思者和革新者

三、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四、三类课程的协调者和管理者

五、现代课程的研究者

第四章 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节 现代教学思想诠释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发展观

二、提高整体素质的综合发展观

三、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的主体发展观

四、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生命观

第二节 现代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现代教学模式的分类

三、现代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中小学教学模式举要

第三节 教学质量管理

一、教学质量管理是国际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二、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三、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第五章 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管理

第一节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工程

一、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二、道德教育基础性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内部规律

一、主客体因素相互认同、相互平衡、相互协调

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结构逐步形成和完善

三、“内部道德环境”的矛盾运动

第三节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一、当代青少年的开放意识越来越强烈

二、当代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成熟期提前

三、当代青少年的主体意识逐步加强

四、当代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

五、当代青少年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频率提高,交往能力逐步增强

第四节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

一、学校德育管理界说

二、学校德育管理的性质

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第五节 校本化德育工作个案举要

第七章 校本管理及其策略

第八章 塑造理想的学校形象

第九章 学校特色和校本发展

第十章 中小学教育科研及其定位

第十一章 校长教育科素养及其修养

第十二章 老师角色的定位及其自我开发

第十三章 职业化校长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

附录 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介绍

《学校教育学》内容简介:中小学校长是与学校教育组织、学校教育结构紧密相连的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学校管理关系和管理职能的承担者,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创造者。特定的职业角色,特定的教育工作实践,形成了校长群体特有的职业气质、职业人格和职业形象。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需求爱好,都与自身的职业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作者简介

王铁军,1944年生,江苏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管理系主任、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管理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师大教科院兼职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兼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代表作有《校长学》、《教育现代化论纲》、《给校长的建议——101》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与培训研究”,已通过结题鉴定。

精彩书摘

由此可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这既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标志着当代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由数量扩展型发展到质量内涵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二、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长期以来,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美国管理学家朱兰认为,任何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提供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包括货物和劳务)。这样的产品既能给生产该产品的组织带来收益,也不会对社会造成损害。他认为,质量就是实用性或符合性,即产品能适应用户的要求,符合规定要求。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是1947年2月23日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的界定。该组织经过反复修改,在现在的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中把质量明确界定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的总和”①。有的学者将其描述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特征或特性的全部,这些特征和特性会影响到产品及服务在满足顾客需求上的能力,不论这是明示还是暗示的需求。这一概念明确了质量的本质,即实体客观存在的一组特性或特征,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实体可以是单独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事物,也可以是活动或过程、组织和个人,或者是上述各项的组合;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