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首页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2017年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下编写思路

韩涵

  摘要: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在编写思想和结构框架方面,保持了和七年级上册一致,并与七年级上册共同构建了初中起始年级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满足当前中学语文教与学的需要。文章从教材选文的调整及其意图、写作板块的设计、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计和名著导读板块的设计四个方面解读了七年级下册教材的编写思路。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编写思路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册在编写思想和结构框架方面,保持了和七年级上册一致,贯彻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并与七年级上册共同构建了初中起始年级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满足当前中学语文教与学的需要,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选文的调整及其意图

  七下教材和七上一样,分六个单元,每单元四篇课文,其中一篇为文言课文。在七年级阶段,文言文以散篇的形式安放在各单元,目的是降低学生学习文言的压力。到了八年级以后,教材将以单元为单位对文言课文进行集中安排,加大文言学习的力度。

  第一单元,《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是原来人教版教材的篇目,《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是新课文。需要注意的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在上一套教材里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次恢复了作品的原题。另外,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也有一篇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但部编版七下教材节选的部分与高中节选的部分是不同的。

  第二单元,《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都是上一套人教版教材的篇目,教学效果较好,这次新编教材仍然保留这四篇课文。在具体编写时,对《土地的誓言》中的一些文字作了修改。比如,课文开头第三句原来是“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修改的时候从简明的角度考虑,删去了第二个和第三个“我”,改为“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从简明角度进行的修改,也是从教材本身的整体性出发的。因为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写作专题为《语言简明》,提到要避免词语的重复,其中举的一个需要修改的病句是:“她说她在等候上车的时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这和《土地的誓言》中的那句话有相似的地方。为了避免学生在《土地的誓言》和《语言简明》的学习中产生冲突,编写时一方面对《土地的誓言》中个别语句作了调整,另一方面在关于“避免词语的重复”的写作指导部分补充了一个条件——“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

  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都是原来人教版教材的篇目,《卖油翁》曾经入选过人教版教材,但在上一套人教版教材中是没有的,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也算是新课文。

  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新编入的课文,原文较长,选入课本时作了删改;《驿路梨花》在上一套人教版教材中没有,但曾经入选过人教版教材,这次再次入选;《最苦与最乐》,以前人教版教材没有选过,这次入选;《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是教师们比较熟悉的篇目,也是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

  第五单元,《紫藤萝瀑布》是上一套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篇目,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有反馈意见认为该文放在七年级上册难度偏大,这次调整到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在上一套人教版教材里没有,但曾经入选过人教版教材,这次再度入选。《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上一套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老师们应该都不陌生,这次以五首诗整合成一课的形式编入教材。

  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和《河中石兽》是原来人教版教材的篇目,《太空一日》和《带上她的眼睛》是第一次入选教材。《太空一日》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展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带上她的眼睛》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原作约八千字,对于课本来说篇幅过长,选入课本时请作者缩改至约三千字。虽然作了缩改,但经过作者亲自修改,原文的神髓得以保留,也更适于课本开发。

  与上一套人教版教材相比,本册教材24篇课文里,新课文9篇,约占37%,这个比例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保持超过六成的原有篇目,降低教师使用新教材的难度,确保新旧教材的衔接;另一方面调整近四成的新选文,以适应新的单元主题和结构安排,满足教学需要。

  二、写作板块的设计思路

  2001年版的人教版课标教材,没有设置单独的写作板块,而是将写作部分融合到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设计。在栏目设置上体现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突出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综合性活动)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突出综合性活动)。该套教材七下的三次“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写作的题目就融合在综合性活动中。

  2013年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对该套教材作了一次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单独设计了写作板块。比如七下六个阅读单元后面都设计了写作专题,分别是《叙事要完整》《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勤于修改》《描写要生动》。2013年修订该套教材的时候,部编教材已经在编写之中了,可以说当时的修订渗透了部编教材写作板块的一些想法,带有部编教材写作序列的影子。所以老师们看到这套部编教材的写作板块时,可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七下的写作板块和七上一样,都是每个单元安排一次。分别是:《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其中,前四个专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后两个专题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具体编写时,注意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一课一得。所谓“一课一得”,即强调目的性,六次写作专题每次都突出一点作专项的学习和训练。比如,第一单元配合本单元写人的课文,设计的写作专题是《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二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是把握抒情方式,《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是很好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例子,所以这个单元写作专题设计为《学习抒情》。第三单元学习精读,学习重点之一是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这个单元的课文如《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所以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是《抓住细节》。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略读,写作专题设计的是《怎样选材》。第五单元的《文从字顺》和第六单元的《语言简明》则重点从写作的习惯和写作的一般性要求入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写作专题虽然都有一个主题,但并不意味着进行某个专题学习时,可以忽略之前学过的其他专题,它们之间是累加和螺旋上升的关系。例如,七下第一单元写作专题是《写出人物的精神》,而在七上第三单元学的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要抓住特点》强调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具体化的描写,并注意在具体事件中展现人物特点。而《写出人物的精神》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强调写人物要抓住典型细节,借助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进行突出,并借助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可以说两个专题之间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教材也注意提示老师们关注它们之间的勾连,课本上专门设计了一句提示:“还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吗?别忘了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2.读写结合。每个写作专题大体上与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相结合,尽可能用到课文的例子。例如,第一单元阅读课文的人文主题是“群星闪耀”,写的是杰出人物的事迹,因此该单元的写作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与课文学习是比较匹配的。在具体讲解的时候,如在说明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时,用的是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头发凌乱”、书桌上“众物腾怨”这样的细节来表现其钻研学问时专注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说,写作板块尽可能地利用了课文的使用价值,强化了读写结合的落实。

  3.简明扼要。在写作专题的写法指导上,不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在突出每个专题中心的基础上,点出两三个要点,把意思讲清楚即可。例如,第三单元的《抓住细节》,主要讲了需要注意的三点,分别是“真实”“典型”“生动”;第五单元的《文从字顺》则讲了“语句表达要准确”“语句间的连贯”“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这三点。从篇幅上来看,也体现出这个特点。写作板块的每个专题基本控制在两页左右,其中一页是写作讲解,另一页是写作实践。

  4.操作性强。在编写写作板块的时候,编写组的一个观点是:不是为了学写作知识而讲写作,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动手写,引导学生写得更好。所以,讲解的部分不追求知识化,而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是利用图表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如第一单元写作专题《写出人物的精神》,在讲解过程中,就通过一个人物图像,引导学生注意写人的注意事项,并通过旁边方框中的文字,提示学生注意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如第四单元的《怎样选材》,则是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现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二是增强活动性。通过小活动为写作学习热身,营造动手写的氛围。第六单元的《语言简明》,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修改病句的方式了解避免词语重复的问题。如:

  其次,在没有特殊的表达需要时,要避免词语的重复。下边这两个句子就有些啰唆,请和同学讨论,看看应该怎样修改。

  1.她说她在等候上车的时候,她心里一直在后悔。

  2.接着是整座城市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座城市发掘出来。

  三是通过提示增强过程指导。这个主要体现在写作实践上,不仅给出写作题目,而且还根据每道写作题目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例如,第二单元写作专题《学习抒情》第二道写作题,就设计了三个提示: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

  3.写完初稿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

  三、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计思路

  七下综合性学习共安排了三次,分别在第二、四、六单元后面。目标设定上,由上一套人教版教材宽泛地打通课堂内外,沟通各学科内容,聚焦为学习传统文化、语文综合实践和语文生活三个方面。

  七下三次综合性活动的主题分别是“天下国家”(传统文化)、“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语文综合实践)、“我的语文生活”(语文生活)。

  第一次综合性活动“天下国家”侧重传统文化。为了突出“传统文化”这条线索,这个专题的命名特意取自古代典籍。“天下国家”出自《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个专题分三个活动:1.激发心志:爱国人物故事会;2.陶冶心灵:爱国诗词朗诵会;3.启发心智:爱国名言展示会。无论是故事会、朗诵会还是名言展示会,都强调对历史故事、爱国诗词、名人名言的搜集、整理和积累,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第二次综合性活动“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侧重的是语文综合性实践。这次综合性活动分三个步骤:1.征集活动方案;2.分工合作,组织活动;3.分享体会与感受。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活动的三个步骤,都需要结合阅读课本附录的资料。比如,征集活动方案环节,可以阅读资料一,即“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分工合作,组织活动环节,可以参考资料二,即活动海报;分享体会与感受环节,需要结合阅读资料三和四,即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和网络上流传的一组孝心漫画。这正体现了第二次综合性活动的特点——突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片段文字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易于比较,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也是课标所要求的。这次编写综合性学习板块时,我们有意识地将第二次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指向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第三次综合性活动“我的语文生活”,主要突出在生活中学语文,建议分组完成不同的活动:1.正眼看招牌;2.我来写广告词;3.寻找“最美对联”。

  “正眼看招牌”以招牌中的语言规范为着眼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统计表,整理、统计在招牌中发现的错别字及其他毛病,并简要分析各类招牌的语言特点。

  “我来写广告词”以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为着眼点,就搜集到的某一条广告词思考问题:这一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广告词是否精彩?精彩在何处?在仔细品味的基础上,为喜欢的商品或某一公共场所写一则广告语。

  “寻找‘最美对联’”以赏析对联、领略汉字魅力为着眼点,建议分小组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同时广泛搜集对联,形成汇总表,小组间分享各自的对联知识卡和对联汇总表;并评选“最有趣的对联”“最巧妙的对联”“最长的对联”等。

  四、名著导读板块的设计思路

  七下教材与七上一样,安排了两次名著导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与上一套人教版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名著导读有两个大的调整:一是在介绍某部书的内容之外,还以该书为例,谈某一种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在主推荐的篇目以外,另外推荐两部自主阅读篇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七下名著导读安排如下:

  在名著导读主推荐书目部分设计了几个层次。

  一是名家点评,为阅读预热。如《骆驼祥子》选用了现代文学专家王瑶、赵园的点评。

  二是作品简介,用短小的篇幅简要介绍作品内容、特点以及价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是读书方法指导。如《骆驼祥子》导读介绍的方法是圈点批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阅,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这里主要介绍了阅读时圈点的范围、批注的内容以及圈点批注可以借用的符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为了讲阅读策略而讲阅读策略,而要重在落实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阅读策略。在教材试教阶段,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讲解什么是圈点勾画、圈点勾画的好处等,这些都是知识性的内容,建议更多地以实践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体会,不要把阅读名著变成知识讲解。

  四是专题探究。在推荐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设计的四个专题是“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品析‘京味儿’”,分别指向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现实意义、语言特色四个方面。

  五是精彩选篇。如《骆驼祥子》导读节选的是《骆驼祥子》的开头部分,以引导学生继续阅读本部名著。

  其实,这一板块在教材编写最初只设计了主推荐篇目,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越发感觉到课外阅读的重要,决定加大名著导读的分量,但又要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便以自主阅读推荐的形式,在每次名著导读主推荐篇目后再推荐两部名著,供学生自主选择。这两部作品一般在主题、内容、写法或阅读策略等方面与主推荐篇目存在关联,比如《红岩》《创业史》这两部红色经典,和《骆驼祥子》一样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阅读时建议都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这里要提一下《创业史》。有的老师可能认为,这部作品反映农村合作化建设事业的图景,和学生距离较远,学生可能不爱读。这个观点在编写的时候也是编写组广泛讨论的内容。在讨论最后,我们的一个想法是:有的作品特别是畅销书,学生很爱读,即使教材不作推荐,学生也大都会自己找来读;有些经典书目,有一定阅读难度,或者与学生有一些距离,如果教材不推荐,学生就不太会去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对于《创业史》这样的红色经典作品要起到推荐导向作用。此外,也是刚才说的,这部分篇目只是作为自主阅读推荐,供学生选择阅读,不是必须完成的。从最低要求来讲,学生看了课本的导读,可能翻一下原著,觉得不喜欢就不读了,这也习得一种读书的能力——浏览作品、选择作品的能力。

点击下载: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