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首页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2015年卷

民国时期“复兴”初高中化学教科书述评

郭震

  摘要:“复兴”化学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注重联系国情。其使用贯穿整个三四十年代,是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化学教科书。但也存在初、高中教材内容重复,化学理论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科书栏目和实验设置不足等局限。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科书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

  DOI: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70164

  近年来,以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的《开明国语课本》受到广泛关注为标志,民国老教科书在80年后似乎“突然走红”。实际上,学术界对近代中国教科书的研究从未间断,已有不少成果问世[1-3]。然而现有研究多偏重教科书整体的历史变迁和文科教科书,对化学教科书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有郭保章、梁英豪、徐振亚在《中国化学教育史话》中对化学教科书的研究[2],汪丰云、江家发等对清末化学教科书的研究[3-4]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对近代化学教科书出版情况的研究[5]。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目前仍比较缺乏对某套具体的近代化学教科书的分析和研究。我国的近代化学教育自19世纪中叶萌芽,化学教科书经过了翻译西方、翻译日本到自主编写的发展历程,至民国中期逐步成熟[5]。《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与《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便诞生于这一时期。该书自出版后被各地广泛采用,历经多次修订,贯穿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当时的基础化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复兴”化学教科书的出版背景、主要内容和编写特点与局限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教科书概貌,并对当前教科书出版和编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出版背景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统治逐步确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文化、教育、科学和出版事业都得到了一定发展。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课程标准,各家出版机构竞相推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科书,我国教科书出版进入了近代的最高潮[1]。然而就在这一年的“一?二八”事变中,出版巨头商务印书馆却经历了空前浩劫,总厂、编译所及东方图书馆被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破坏,损失巨大。商务印书馆提出“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积极进行复业工作,并将教科书出版置于首要地位,乘复业之时,“本服务文化之奋斗精神,特编复兴教科书一套,以为本馆复兴之纪念”,迅速编辑出版了“复兴”教科书,包括小学用书27种,中学用书48种[6]。这是一套集大成式的教科书,可以说是中国近代体系最庞大、科目最齐全的一套教科书,是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式的山峰,也是那个时期教科书的典型代表[1]。其中《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和《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分别于1933年、1934年出版。前者为韦镜权、柳大纲新编,后者是郑贞文在其编写的《新时代高中教科书?化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初版)的基础上,依照课程标准,“保全新时代高中化学之精华”[7],并参照教师使用意见改编而成。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编者韦镜权(生卒年不详),字乐忍,四川青神人,工业化学家,1925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曾于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任教[8-9]。柳大纲(1904-1991),字纪如,江苏仪征人,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盐湖化学的奠基人。1925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1948年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及青海盐湖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编者郑贞文(1891-1969),字幼坡,福建长乐人,著名编译家、教育家。1909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8年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现日本东北大学)毕业后,应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之聘,到该所任编辑,1919年任理化部主任,负责主持化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图书的编审工作。曾任厦门大学教务长、代理校长,参与了厦门大学的筹备工作。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编译馆,郑贞文被聘为专任编审兼自然科学部和译名审查委员会主任,为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发展教育事业和统一化学名词做出过重要贡献。

  2、内容编排

  “复兴”化学教科书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者称“本书编制,完全依照教育部二十二年所颁布的新课程标准”[10],因此其主要内容与同时期其他化学教科书基本一致,初、高中教科书都包含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无机物和有机物这几方面内容。在编排上依照课程标准中知识点出现的先后,按化学学科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知识体系完整,教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初、高中教科书都是先讲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和水),再讲化学基本定律、概念和常见非金属元素,接下来按门捷列夫短式周期表的顺序讲各主副族元素,没有将过渡元素集中起来介绍;2者的主要区别是初中将有机物放在最后,高中则将其置于“碳及其氧化物”一章之后,位于全书中间。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分上、下2册,32开单色印刷,约15万字。正文342页,书前附“万国原子量表(1932)”,附录13页。全书32章,除第六章“碳碳的化合物”因内容较多分为“碳的氧化物”“简单的烃”“火焰”3节外,其余各章不分节,直接进入知识点(全书流水编号),章后附有习题。全书共255个知识点,81幅插图,136道习题。内容以无机物知识为主线,包含常见的金属、非金属元素及主要化合物,有机物只选入与生产、生活关系较密切的醇、酯、醚、糖、油脂和蛋白质的内容,同时将实用性突出的燃料和食物单独设章介绍。上册穿插了物态变化、化学基本定律、原子量、分子量、化学符号、化学平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内容,下册加入了氧化还原、电解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性内容。

  《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分上、下2册,32开单色印刷,20余万字。正文473页,书前附“万国原子量表(1934)”,无附录。全书49章,章以下设节,节内为各知识点(全书流水编号),章后附习题。全书共508个知识点,77幅插图,265道习题。教科书先介绍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氢气、水等物质,再集中讲化学基本定律、原子-分子论、气体的性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等化学概念和理论;接下来介绍其他无机元素和有机物,穿插质量作用定律、电化学、热化学、固体的性质、营养化学、胶体化学、周期律、容量分析等理论性内容;最后讲元素的放射性、原子结构和国防化学。

  3、编写特点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和《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作为商务印书馆在同一时期出版的成套化学教科书,其编排体系和内容呈现上有诸多相通之处。

  3.1知识面广,内容庞杂

  “复兴”化学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书中编入的知识内容丰富,覆盖范围较广,涉及无机物和概念原理的数量都明显多于现在的中学教科书。讲无机物时,一般包含了发现历史、制备方法、主要性质和用途等一整套内容,相当庞杂。初中教科书介绍了28种金属,14种非金属,出现了大量长周期元素和过渡金属;高中介绍了35种金属,20种非金属,较初中多出了硒、碲、氦、氖、氩,以及锂、铍、镓、铟、铊、稀土金属、钛、锆、铪、钯、钍等元素(初中介绍过的镭和铱没有再出现),覆盖了周期表前6周期的几乎所有元素。有机化学部分,初中教科书在上册第六章“碳碳的化合物”中“简单的烃”一节,讲述了甲烷、乙烯、乙炔和有机化学概述,在下册的最后介绍了醇、酯、醚、糖、油脂、蛋白质、动物纤维等内容,基本覆盖了常见有机物的各个类别。高中教科书在第二十章“碳及其氧化物”之后,介绍了烃、醇、醚、醛、酮、酸、酯,以及含氮、磷、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精油及樟脑类、生物碱类及色素,内容更加系统。化学理论部分,初中教科书比现行教科书多出了物态变化、气体性质、阿伏伽德罗定律、质量作用定律、化学计量[公分分子(gram-molecule,现称摩尔)、当量等内容]、电化学、放射性、周期律等内容;高中多出了溶液依数性、固体和气体的性质、容量分析、放射性等内容。

  3.2重视生产与生活

  1932年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科书“阐明化学与国防、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家庭等之关系”“引起学生对于化学有明确之观念及浓厚之兴趣”“使明了寻常事物与自然现象中相互之关系,而有普通的科学常识”“使知自然与人生之关系与利用自然之方法”[11]。因此“复兴”化学教科书“对于日常生活之有关于化学的事物,皆触类旁通,加以讨论”“对于有机化学的教材,择其有关日常生活者编入,其余概行省略”[10]“应用化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本书尤为注意。如酸、碱、盐类之制造,金属之冶炼,燃料、染料、药品、化学兵器及其他有机化合物之合成等,均采最新方法图示说明”[7]。书中编入了大量联系生活的知识,初中教科书将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油脂、蛋白质和动物纤维、食物单独成章;高中教科书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精油类及樟脑类、生物碱类及色素、营养化学单独成章。在讲授其他无机物时,也注意随时结合物质性质介绍其用途。另外,教科书对工业生产涉及的原理和设备使用较大篇幅进行说明,出现了很多细节化内容。例如空气液化、钢铁冶炼、金的提炼、液氨制冰、制人造丝等多种工业生产的流程或主要装置。教科书这一特点与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民国时期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为数极少,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中学化学教育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搭建起化学知识的框架,甚至承担部分职业教育的任务。因此教材中编入了较多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这可以看作是近代内忧外患下知识分子“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化学教科书中的折射。

  3.3注意联系国情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军事威胁仍在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化学课程标准规定:“教材应注意本国物产,凡涉及国防化学时,尤宜加意说明”“关于物产方面,应注重本国材料”[11]。“复兴”化学教科书在编写时,注意联系国情,“对于国产和国防,特别注意,一方使学生明了国产材料,和国内的化学工业状况,一方使学生知发展国产之有待于科学,及国防和化学和工业之连带关系”,对于“国产的优良材料,尤再三致意”“所附插图,不仅清晰美观,且因多附国货工厂照片,兼可明悉我国化学工业实况”[7]

  教科书主要通过介绍我国矿物和动植物资源的产地、来源和生产情况,化学工业发展概况(国货工厂和化学研究的成就),国人生活习惯等内容,来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教科书着重指出我国蕴藏较多和特产资源,如产量居世界第一的钨、我国特产的桐油和陶瓷等,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其他资源也进行了较客观的介绍,使学生能对国情形成正确认识,如介绍铜矿时,指出我国“产额甚少,不及美国之百分之一”。教科书还联系时事,对帝国主义在我国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予以揭露,如介绍铁矿时,指出我国铁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国防,还引起了“野心国家”(日本帝国主义)的垂涎。高中教科书则将“化学与国防之关系”专列一章,介绍了各种毒剂和防御的方法。在介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情况时,一方面指出发展的成就,给出国货工厂的生产实景,如上海天原电化厂、天津永利碱厂,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如在说明我国已能生产硫酸和火药棉的同时,指出2者“仍不能供给全国的需要”“可惜品质不十分好”。教科书结合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分析了国人饮食结构与营养的关系,还以我国农家用燧石取火、乡村里自制肥皂等为素材编排习题,既使书中所讲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复兴”化学教科书的局限和影响

  民国教科书在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出版机构纷纷将老课本翻印或重排投入市场。这些教科书是否适合现在的学生?这恐怕需要仔细斟酌。我们要看到,民国教科书毕竟诞生于80年前,尽管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复兴”教科书自然也不会例外,一些问题在当时的其他化学教科书中也普遍存在。这里对其进行分析,并非是以现在的要求去苛求故人,其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复兴”化学教科书,以便使我们对民国教科书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

  复兴”初、高中化学教科书在内容上重复较多,不仅大量无机物的知识重复出现,高中教科书中仍编入了原子-分子论、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基础性内容。这种情况在同时期其他化学教科书中普遍存在。这主要源自课程标准的规定,可能的原因是课程标准的制定者和教科书编者考虑到当时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和师资条件差异巨大,教学水平和毕业生的程度参差不齐。郑贞文在高中教科书的“编辑大意”中提到:“因初中毕业学生,学力不一,故说明化学现象,由浅显平易处入手,一切定理定义,均从详叙述,循序渐进,以确立化学之基础知识”[7]

  在20世纪前半叶,物质结构理论正在发展之中,化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还未被发现或尚不成熟。受当时的学科发展水平制约,“复兴”教科书中化学理论部分的内容与无机物知识结合不够紧密,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出现的位置过于靠后,化学理论的指导性作用在教材中体现不足。初中教科书中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位于第26章,处于无机物知识的最后;高中的情况稍好,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位于第33章(全书共49章),处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中部,但原子结构的内容在全书最后的第48章。编者认为当时的化学“以胶质、新荣养素、放射性物质及原子结构理论等最为进步。本书特加注意,择最新学说之已证实者,详为解释,以引起研究化学之兴趣”[7]。由此也可以看出编者对原子结构理论的作用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对其在构建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尽管编者在“编辑大意”中强调“以周期律为中心,将理论应用于各方面教材”[7],但实际上,这些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没有充分发挥对无机物知识学习应有的指导作用。

  教科书栏目以其生动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复兴”化学教科书与本时期的大多数教科书一样,尚未充分重视教科书的栏目设置,教材内容只在正文部分以述说的形式出现,呈现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复兴”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篇幅不多,众多经典实验以化学知识的背景介绍形式出现,没有设立单独的化学实验和学生实验栏目。类似情况在“复兴”系列物理和生物教科书中同样存在[12]。其主要原因是编者考虑到当时的国情,认为“本书所采的教学方法,以实验和发现为主。但鉴于国内各地学校设备情形,故未编实验节目,并避免用繁复器械的教材,务希教者因地制宜,多使学生实验参观,得有充分受科学训练的机会”[10]。

  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商务印书馆同时推出了多种配套材料。根据《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13]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图书馆馆藏,现在可见的有韦镜权编《复兴教科书化学教员准备书》(1935年),谭勤余编《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实验》(1936年),郑贞文等编《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实验教程》(1934年),赵廷炳编《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实验》(1937年),以及王义玨等编《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实验》(1934年)和《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实验指导书》(1935年)。“

  复兴”教科书本身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变化和师生建议,也不断进行修订再版。《修正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在1941年颁布后,程度。

  参考文献原教科书因与之“不甚相符”,故由商务印书馆编审部的舒重则根据修正课程标准重新编写,于1948年出版[14]。修订本删去了课程标准未作要求的周期律、放射性等内容,新增“酸碱盐电离”和“化学和国防”2章;有机化学部分根据修正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有机物的系统化分类介绍改为更贴近生活的“酒、醋、酱、油脂、肥皂、食物”等代表性物质的介绍。而高中教科书在40年代后期的修订版与1934年的初版相比,除了“合金”与“铜族元素”2章互换位置,新增英汉索引和汉英对照表外,其余章节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现存最后版次为1947年第235版,1948年修订本为1950年第29版,《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现存最后版次为1948年第67版,这套书的使用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四十年代[13]。虽然对其影响的直接记录目前已很难考证,印刷发行总量也难以统计,但以上数据无疑反映出这是一套较为成功的教科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尚无统一教科书。教育部向广大教师征询意见,从已有教科书中推荐合适的教科书作为代用课本,并于1950年与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布《关于1950年秋季中小学教科用书决定》,将本书列入初中化学推荐代用课本目录[15]。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复兴”化学教科书在当时使用的广泛。

  参考文献:

  [1]石鸥,吴小鸥.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2]郭保章,梁英豪,徐振亚.中国化学教育史话.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3]汪丰云,蔡菊,杨必春,等.化学教育,2012,33(4):76-78

  [4]江家发,邵甜甜.大学化学,2011,26(6):81-86

  [5]郭震.课程?教材?教法,2014,34(2):99-105

  [6]宋军令.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研究.成都:四川大学,2004

  [7]郑贞文.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3

  [8]霍有光,顾利民.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年谱(1934年)[EB/OL].[2014-07-20].

  [9]黄飞跃.足迹//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六十华诞纪念文集.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10]韦镜权,柳大纲.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1-3

  [11]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化学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35

  [12]付雷.生物学通报,2013,48(10):58-62

  [13]王有朋.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总目.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706-725

  [14]舒重则.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15]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化学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8-29

点击下载: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