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全教会讲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编辑助理 张廷凯

  建设教育强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下面谈两点认识和理解,一点体会。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使教育事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同时它也包含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怎么培养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是最基本的方针,总书记对五育的每一个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指示。

  首先是德育为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党和拥护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强调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智育观。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重建劳动教育观念。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二、健全和建设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体制、教师队伍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三、体会:教材建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强化目标意识

  一是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并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教材与一般出版物最大的不同是,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这是不可动摇的。作为教材研究、编写和出版单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语文、历史、政治及其他学科教材中意识形态的体现,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海洋意识、法治教育等内容给予高度关注。这是基础教育教材的育人特性所决定的。

  二是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教材是课堂上能够利用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最有力的支撑。好的教材是好的教学的基础,所以必须要精选、精编。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处理好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将学科思想方法、应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学科体验相结合;将教材结构与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教材要继承传统优势、借鉴先进经验,对国内外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不断提升教材的编制水平。

  三是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教材栏目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本,以问题的形式,安排系列化、多样化的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愿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以教学为中心,开发全媒体的教材配套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学生发展的全面融合。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