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西部科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

  2023年11月11日—14日,主题为“开展科学实践,提升科学素养,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科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科普教育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办。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宁夏科普作家协会、安徽省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主办。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杨多文,副主任委员李树英、何建农,委员杨鹏斌、刘秉儒,副秘书长陈柳岐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教育工作者、科技示范校校长、科学教师、高校科学教育专业教师近300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包括主题报告、课例展示和学校观摩等环节,探讨并分享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经验,为助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科普教育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提供了建设性方案。

  来自北京、广东、浙江、安徽和宁夏的8位老师先后做了主题报告,分别是:杨多文《教学生做科普是做科学教育加法的一种创新模式》;何建农《新希望,在青少年中种下科学》;张帅《科普之乐——科技副校长是如何踩坑的》 ;李树英《聚焦一课、超越一课:课堂学习研究与科学素养的提升》;张玲《科技小学堂,乡村科教大梦想》;毕吉利《科学教育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童慧玲《科创课程赋能小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朱莉莉《数字化背景下的场馆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杨多文从专委会的角色定位和科普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教育“双减”背景下做科学教育加法的几个相关问题:谁来加?加多少?他重点解剖了专委会已故顾问王绶琯院士主导的以“教学生做科普”为核心思想的科普教育实验课程“校园科普活动”及其“最大的创新点”“辅导方法”,指出:教学生做科普是做科学教育加法的一种创新模式,无论是选题、题材的选择,还是活动过程的设计,尤其是辅导方法及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都值得向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推广。他展示了专委会可资利用的科普教育模式,加减法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老师内生动力的挖掘和发挥,学校应该借力社会大课堂做科学教育加法的主力军。

  深圳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李树英,在阐述了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后,重点介绍了香港课堂学习研究前沿并展示了两个课例。他通过比较研究,指出课堂学习研究具有5个特点:(一)吸收了日本“课研”以及中国内地的“教研”的精华;(二)经过了科学的研究论证;(三)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四)经过了数百次实践和国际研讨;(五)可操作性强,易于大规模地推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称“物理所”)副研究员张帅,从生熟鸡蛋之辨引入话题,强调科普的方法和技巧要与时俱进。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物理所怀柔园区科研人员在做好科研的同时,与怀柔科学城周边多所学校联动开展科普活动。作为杨宋中学科技副校长,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是科普阵地,方法有时比内容更重要。科普不是上课或补课,不但要说得清、听得懂,更要让孩子们发现所学的知识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用得着”,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本身就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为达此目标,物理所的科普团队一直在努力。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培计划中学化学学科培训核心成员毕吉利以人的终身发展为切入点,分享了“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广东省东莞市启东学校教师陈莉莉展示了以实验教学为核心的探究式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宁夏6组科学教师(执教教师和指导教师)先后以说课-评课的形式进行课例展示,分别是:陈莉莉-彭玉米《光的反射》;安玉娟-王雅琴《让小车动起来》 ;马晓娟-王刚《连接简单电路》;刘莹-丁玉军《压缩空气》;马良耀-孔静《材料的漂浮能力》;李凡-闻静《做一个指南针》。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银川市实验第二小学、银川阅海小学、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并听取了学校的科学教育教学介绍。“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重构课堂教学程序,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体系。”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亢燕以《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在学科、课程与教学中的实践》为题目,从三方面介绍了学校创新素养培养工作,阐述了科创课程对教师教育提升和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作用。

  “这是响应政策号召、实现校外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双向奔赴,促使科学教师打破学科限制,打开视野,思考学科育人的根本价值,实现新课标理念落地生根。”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科学教研员王雅琴表示。

  专委会向与会老师赠送了价值17280元的科普图书“大美黄山自然生态名片丛书”。

  (杨鹏斌 撰文/摄影)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