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科普创作 深化科普教育 助力创新发展

中国·合肥

  2017年12月2日下午13:30,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7年会“科普教育与创作”分论坛在合肥天鹅湖大酒店徽州厅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教育专家学者、科普创作名家,齐聚一堂,为科普教育与创作的繁荣发展、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可主持。首先,与会嘉宾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安徽科普作家协会”举行了揭牌仪式。

  接下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在题为《人才代出,创作当少年——少年班的教育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提出为兴趣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要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的兴趣,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学科学的种子。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技政策研究室主任郑念在《非正式科学教育项目评估》的报告中,介绍了评估非正式科学教育项目的经验做法和注意事项。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处长徐雁龙在《谈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基于中国科学院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中,分享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和项目成果。科学松鼠会成员、天体物理学博士孙正凡做了题为《用古诗文传播科学精神》的报告,呼吁要让科学流行起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成才实验室副主任程曦在报告《极客书虫》中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读者要富有极客精神,像书虫一样把书读穿、读透。

  最后,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市科普作协、科技创新企业的12位代表做了论文交流,代表们的发言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发言与交流,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作为科普工作者,应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新时代的科普工作中,大力推动科普创作的繁荣发展、创新发展,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科普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发全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作为科普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根据“互联网+”模式下的科普教育对象的特点,研究科普教育规律,探索科普教育模式,着力建设科普资源大数据,精心制作一批科普微视频、微课程,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

  作为科普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科普教育的有效延伸,不断扩大科普教育的范围,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教育;不断改进科普教育的方式,从传统的讲授模式到自发的主动学习模式,从线下学习到线上学习。

  作为科普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普创作中,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特色,体现科技创新发展,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满足人民需求的科普精品力作,在向读者传递科普知识的同时,让其感受到科学的美丽和魅力。

  作为科普工作者,应积极创新科普作品的载体形式,加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传统的纸质出版走向融合出版,从平面传播走向立体传播,使得科普作品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吸引力。

  作为科普工作者,应不断加强科普创作者的队伍建设,促进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教师从事科普创作,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扶持力度,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科普创作,形成全民阅读、全民学科学的良好风气。

  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积极推广参会代表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共同发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开创科普教育与创作的新局面。

科普教育与出版论坛会场

  秘书长杨多文参加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7年会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