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从渴望开始

赵 玉

<div class=TRS_Editor><div class="Custom_UnionStyle">
<div align="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名师简介</b></div>
<div style="text-align: justify;"><img src="./W020180320393206711573.png" width="300" align="texttop" style="border-width: 0px;float:left;" alt="" oldsrc="W020180320393206711573.png" />  赵玉彩河北省沧州市华北油田第五中学生物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0年来,主要从事高中生物教学,深受学生爱戴。主持并参与了中国教育学会“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获“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河北省实验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先后发表教学文章20余篇。</div>
<div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彩</b></div>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教学定式可不可以打破?实际上很多教师都在为此而努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曾有一些教师设法营造新颖的教学环境,创设新情境,采用启发、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教学。形式虽然多样化了,效果也略有见好,但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做法并没有真正跳出旧的教学框架,依然是“教师是权威,我这儿为你准备的就是你们要学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教师不一定准备得很好,甚至有时根本没准备。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也很难改观。这样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没有兴趣又何谈乐学、乐思?没有乐思又哪来创新思维?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尊重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迫切需求出发,让学习从渴望开始!</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一、巧用数字化资源,尊重学生主体,实现“自主渴望学习”</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情绪高昂且渴望学习,效果会倍增;反之收效甚微。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某大学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课,陶先生并没有手拿教案去上课。他左手抓一把米,右手抓一只饿了三天的大公鸡,走上讲台,先把米放在讲台上,然后双手抓住大公鸡,让它嘴对着大米——10分钟过去了,大公鸡就是不吃。他改变了方法,把大公鸡放在地上,自己走得远远的,结果奇迹出现了,大公鸡纵身飞上讲台,一口气就把大米给吃完了。他再次走上讲台向大家鞠了个躬,“课讲完了”。可见,我们既然不能改变他人,就应先改变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自主渴望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改变学习方式的机会。陶先生如果生在数字化的今天,也许不会携带公鸡和大米讲课,而是用鼠标点开微课。</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一)利用视频微课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自主渴望学习”</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课堂上精巧设疑恰似“引车入轨”,结合微视频向学生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愉悦教学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完成“伴性遗传”的课堂小结后,笔者用一分钟给学生播放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电影片段(可扫码观看)。笔者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思考以下问题:“色盲能治吗?主人公一定是红绿色盲吗?色盲障碍病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色盲能预防吗?”借此留给学生一个评价自我、评价知识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然而,课堂教学终究不是做娱乐节目,很难做到每堂课都有趣,即便堂堂课都有趣,教师的诱导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因此,对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课前导学。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等实际情况,整合课程资源,大胆地对其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将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质疑,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样,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会更加明确。将教师的“教”与学生期待的“学”结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敞开心扉,调动已有的知识,自主建构新知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生物教材中编写者对许多知识点的描述都是“一般来说,××指的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点,所以感到很疑惑。我针对这些知识点做了微课,例如制作“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微课。我用视频微课的形式特别介绍了光合细菌(如能产氧的蓝细菌和不能产氧的光合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非硫细菌等)和化能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无色硫细菌等)都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它们也都属于生产者;介绍了全寄生植物(如金灯藤等)就是纯粹的消费者,某些食虫植物(挖耳草、捕蝇草、猪笼草等)及非腐生细菌(如豌豆根瘤菌等)也属于特殊身份的消费者;介绍了腐生动物(如以腐肉为食的埋葬虫、以枯木为食的家白蚁等)和腐生植物(如龙胆科的腐生龙胆、远志科的附根花等)也属于分解者。学生通过观看,不仅突破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学习难点,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求知欲。课后,学生们纷纷自主地利用网络,进一步搜集“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的相关资料,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有了更加清晰而全面的认识。某学生还自主地以《我和它们都是生产者》为题,在微信平台上写了有趣的小文章。我为了表扬该学生自主学习的好行为,将其文章分享到班级微信群和QQ群,结果又陆续收到其他学生写的《我和它们都是消费者》《我和它们都是分解者》《我和它们都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多篇有趣的优秀小文章。可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乐意自主地学习,越乐意越渴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二)利用“数字化”教室,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助餐式教学</b></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怎样的班级,其学生在兴趣爱好、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接受新知的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我常常在教学系统上布置课后作业时,留有必做题和选做题。通过必做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选做题的训练,让学困生和尖子生都有提升的空间。对某些内容,课堂上我们可以辅以微信、微课、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尝试自助餐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从自主渴望开始。</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学习生物遗传学有趣,但对于部分学生而言确实有难度,学习效果往往参差不齐。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常常在教授孟德尔遗传规律后,安排几节课让学生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参与课堂教学。我通常会提前将学习内容以PPT的形式发到微信群,便于学生在课上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自己渴望学习的内容及形式。课堂上,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随之增长。通过不断激励,学生在成长中会越来越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自主学习的动力得以增强。下面是其中一课时的PPT菜单(如图1)。</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0320393206730562.png" width="600"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0320393206730562.pn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 某课时教学的自助式智慧课堂设计</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所认为的自助式智慧课堂,应该是自学与导学及乐学融合的课堂。课堂自学重在让学生独立完成解析,总结规律;课堂辅导应针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设定,可以让学生实时看到提示或解析;课堂提升则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总结,甚至设计遗传学实验的方法归类,让尖子生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感觉到差距。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兴趣拓展,让学生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了解大千世界,巩固“性状”与“基因”的复杂关系。实践证明,这种自助餐式的课堂教学,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总之,每个人能力有大小,成功有早晚,教师绝不能一刀切,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下定论。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平台及时跟踪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设法帮助每个学生提高努力的程度和学习的欲望,使其将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而教师则需静等花开。</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教”务以学情为基础,重在服务于学生的“期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务以学情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有了求知的欲望,才愿意学,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提高。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怎样才能详尽地了解学情,服务于学生的“期望”呢?</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先“学”后“教”</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备而来,期待着向同伴、向教师提出独特的问题,迫不及待地彼此问答、质疑和争论。思想的交锋、碰撞,有助于加深、补充、修正彼此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思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信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并在欣赏和倾听中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观点和有价值的问题,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程序、内容和节奏。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点拨从而扫除知识盲点,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疑点。</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记得在一次讲“酶”的课上,有学习小组经“课前网络查阅,生生互助”后集体向我发问:“老师,您说胃蛋白酶是体内唯一在酸性环境下有活性的酶,那么它分解胃壁细胞吗?小肠中的酶都在偏碱性环境下有活性,那胰蛋白酶应该分解小肠肠腔中其他酶了?那为什么初中生物说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呢?”其他学习小组成员也窃窃私语:“对呀,为什么呢?”说实话,这类问题我真没有认真思考过。我当场回复:“你们这些问题提得真好!我还真没想过。给我点儿时间,我去查查,回头答复你们,好吗?”课下请教同事,并利用网络查阅,甚至找来大学教科书,还是没有答案。没有足够的证据,不能给学生明确答复。我利用休息时间,几次到北京王府井书店,在生物书架一本一本地查阅。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找到了结论及相关证据资料,回答了学生的问题。通过这次“应答”,我也弄明白了唾液淀粉酶随吞咽到达胃中,以及胃蛋白酶随胃排空到达小肠之后,它们还有无活性的问题。距离学生提问已有一段时间,解开困惑后学生是满足的,我也是快乐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可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或许还会打乱课前预设,需要教师智慧而巧妙地处理,将“意外”生成与预设问题融合,呵护学生“学”的热情,尊重学生内心的需求,因势利导,实现曲径通幽。这样的课堂教学,经常会有许多精彩不期而至,课堂的“教”与“学”会因此而变得生动、高效,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学习的“期待”也会越来越迫切。</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先“思”后“问”</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遇事三思,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无数信息,只有好问、多问,才能生疑、质疑和释疑。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相信权威,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迷信与盲从,使学生缺少质疑和创新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每天都有新奇念头产生,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勇于创新并积极尝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行思考、讨论或设计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甚至会于无疑处生疑。这样,教师的“教”对学生期待的“学”才会更具有针对性。</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在“性别决定”教学前,先将生物界几种不同生物性别决定方式发到微信群中,让学生对生物界的性别决定先有一个初步认识,明确性别也是性状之一。接下来,在课堂上我就遭遇了学生有“深度”的提问。“老师,泰国的人妖是男的还是女的?”(答:男的。他们只是从小定期被注射雌性激素导致畸形,外形呈女性特征。)“他们能生孩子吗?”(答:不能。因为他们是男的。改变的只是第二性</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征。)“那他们能让别的女人生孩子吗?”(答:不能。因为他们变性较早且他们的雄性激素相对量极少,不足以促进精子的形成,即便有精子,其质和量也达不到生殖的要求。)“老师,给摘掉睾丸的公鸡移植上卵巢,它会变成母鸡,对吗?”(答:你说得对!这只公鸡因失去睾丸,体内雄性激素会大大降低,从而失去雄性第二性征;移植卵巢后,分泌的雌性激素使之出现母鸡的第二性征。)“老师:这只母鸡一定会产蛋了?”(答:那不会!只有卵巢,没有蛋形成的场所——输卵管。)“老师,我明白了。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美国的一个变性人——女变男,已经生过两个小孩。”(那就请你给大家说说你知道的这件事的经过吧。)“这个人是女的经过变性成男人了,就是说摘除了卵巢,并被定期注射雄性激素,出现了男性第二性征。她并没有摘除子宫,所以可以接受胚胎移植,孕育胎儿。”(我随即给予肯定和赞赏:“你的理解十分正确!能利用所学知识,准确揭示生活中的现象,你太棒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很庆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于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够提出并准确表达所思所想,大胆地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应用、学会创造,进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不断增强学习的期待和渴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三)先“评”后“备”</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代课堂”的核心在于“以学定教、自主探究、互动生成”,更加需要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每节课、每章节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也是当今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我每一节课后,都会将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及时拍照并发送到微信群,并将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中有些知识是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生生互动消化的。当然,也会有些疑问因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认识有限,还不能自己解决,需要教师帮助。“评”出的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这部分内容,就是下节课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准备的。</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做“几种果蔬中Vc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我让学习兴趣小组课前滴定100mg标准Vc片所需0.02mol/L的碘液量。三次实验后,滴定结果所用碘液量基本相同,均约为60mL。有些学习小组却对此结果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理论上滴定100mg标准Vc片需要0.02mol/L碘液量约30mL。他们认为Vc结构式中有碳碳双键,碘原子会发生加成反应,此加成反应中一分子Vc可还原一分子碘单质。同时,依据Vc与I<sub>2</sub>间的物质量之比为1∶1关系,推知滴定100mg标准Vc(C<sub>6</sub>H<sub>8</sub>O<sub>6</sub>)片应该需要的0.02mol/L碘液量为V(V×0.02mol·L<sup>-1</sup>=0.1g/176g·mol<sup>-1</sup>,V=0.0284L=28.4mL),约30mL。实际滴定时,100mg标准Vc片为何大约用了0.02mol/L碘液60mL呢?我与化学教师都百思不得其解,为此,我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最终在司药医生的《药物化学》著作中找到了答案。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其水溶液主要以烯醇式为主,容易被I<sub>2</sub>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又易水解,生成2,3二酮古洛糖酸;而2,3二酮古洛糖酸又易被I<sub>2</sub>氧化成草酸和苏阿糖酸(见下面的反应式)。所以,在整个氧化还原反应中Vc与I<sub>2</sub>间的物质量之比为1∶2,即实际滴定100mg标准Vc片应该需要的0.02mol/L碘液量为V<sub>0</sub>(V<sub>0</sub>×0.02mol·L<sup>-1</sup>=0.1g×2/176g·mol<sup>-1</sup>,V<sub>0</sub>=0.0568L=56.8mL),约60mL。</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W020180320393206743654.png" width="400" style="border-width: 0px;" alt="" oldsrc="W020180320393206743654.png" /></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然,教师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参与一定要适度,不能越俎代庖。</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狄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烧。教师要设法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空间,让学生真正拥有“亲自”思考问题的过程,真正拥有“亲自”实践的经历,真正拥有一片“亲自”飞翔的天空,使学生真正拥有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享受,让每一次学习都从渴望开始。</p>
</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title="1923316/《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片段" __fckvideo="true" vid="1923316" width="640" height="480" imgurl="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1596.images/v1596_b1520317972691.jpg?0.31441047873936145">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margin: 0px auto; color: green; font-size: 12px" id="flashcontent_1923316" title="ID:1923316, ChnID:181598 ChnlDesc:mas导入视频">[video:《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片段]</div>
</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none" id="html5Play_1923316"><video width="480" height="400" poster="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1596.images/v1596_b1520317972691.jpg?0.31441047873936145" controls="controls" src="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20180306_161f9fed345_r1_300k.mp4"></video></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wcm/app/video/js/opensource/swfobject.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f (/(iPhone|iPad|iPod|Android)/i.test(navigator.userAgent)) { if ("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20180306_161f9fed345_r1_300k.mp4" == null) { }e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html5Play_1923316").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getElementById("flashcontent_1923316").style.display="none"; } }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flashvars = { videoSource : "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20180306_161f9fed345_r1_300k.mp4", autoPlay : "false", lang : "/wcm/app/video/cn.xml", isAutoBandWidthDetection : "false", videoImgUrl : "http://www.pep.com.cn/masvod/public/2018/03/06/1596.images/v1596_b1520317972691.jpg?0.31441047873936145", logoAlpha : "[object]" }; var params = { allowFullScreen : "true", quality : "true", scale : "exactfit", allowScriptAccess : "always" }; var attributes = {}; attributes.id = "player_354"; swfobject.embedSWF("/wcm/app/video/TRSVideoPlayer.swf", "flashcontent_1923316", "640", "480", "10.0.0", false, flashvars, params, attributes);</script></div>
</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right;">  责任编辑:祝元志</div>
</div></div>

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欢迎访问本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