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年谱长编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推荐

叶圣陶年谱长编(第二卷)

  • 书名: 叶圣陶年谱长编(第二卷)
  • 编著:商金林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
  • 丛书:叶圣陶年谱长编
  • 开本:
  • ISBN:978-7-107-18025-5


天猫旗舰店

目录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四十二岁 

  《新少年》半月刊创刊,任该刊编辑(1月)。 

  《圣陶短篇小说集》出版(3月)。 

  与茅盾、夏丏尊、郑振铎等发起成立中国文艺家协会(6月)。 

  与夏丏尊合著之《国文百八课》出版(6月)。 

  小说与童话合集《四三集》出版(8月)。 

  与鲁迅、茅盾等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10月1日)。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四十三岁 

  主编《月报》之文艺栏(1月)。 

  评论集《文章例话》出版(2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乘木船经运河抵杭州(9月下旬)。 

  将家属安置于绍兴乡间后,与章雪村、范洗人等至汉口,筹划开明书店内迁;因内迁货物中途被劫,取消原议(12月上旬)。 

  胡墨林携家抵汉口;举家西行,年底前抵宜昌(12月)。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四十四岁 

  抵重庆,暂住复兴观巷刘仰之家(1月上旬)。 

  迁居西三街九号开明书店驻渝办事处(2月初)。 

  应聘在巴蜀学校教中学国文;在国立中央戏剧学校授写作课;在复旦大学授基本国文(3月)。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任主席团成员、会刊《抗战文艺》编委(3月)。 

  受聘任中苏文化协会研究部副主任(4月上旬) 

  与夏丏尊合著之《阅读与写作》出版(4月)。 

  致书上海诸位友好,对《鲁迅全集》的选编工作提出建议(5月)。 

  迁居巴蜀学校,在观音岩下(7月)。 

  应武汉大学聘,授基本国文;全家迁乐山,赁居较场坝商务印书馆货栈之后屋(10月下旬)。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四十五岁 

  任《中学生》杂志社社长,在桂林出版战时半月刊(5月)。 

  长子至善与夏丏尊幼女满子结婚(6月3日)。 

  应四川省教育厅邀请,赴成都为教师暑期讲习会授课(8月11日)。 

  敌机狂炸乐山。较场坝寓所被炸,衣物书籍全毁,幸一家老小逃出火窟,避居城外张公桥雪地头贺昌群住所(8月19日)。 

  迁入竹公溪旁小山前之瓦屋(9月)。 

  编写供大学一年级阅读之《记物之文》、《记地之文》等各类文选(11月)。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 四十六岁 

  受聘于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任专门委员,任务是推进中等学校国文教学;辞去武汉大学教职(7月)。 

  与回成都休假的朱自清商定共同编写《精读指导举隅》(8月)。 

  视察成都及附近之崇宁、彭县、灌县和郫县各中学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 辛巳) 四十七岁 

  携家迁成都,住新西门外罗家碾农舍(1月)。 

  与朱自清合著之《精读指导举隅》出版,继续合作编写《略读指导举隅》(2月)。 

  应光华大学聘,每周兼国文四课时(10月)。 

  为教育科学馆编制中小学国文教程,组织并编写各种辅导读物,视察指导各校教学(11月)。 

  与田泽芝合编之《小学生诗选》出版(12月)。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 四十八岁 

  普益图书公司之《国文杂志》创刊,任主编(1月)。 

  被全国文协成都分会推选为理事,任会刊《笔阵》主编(3月)。 

  赴桂林,与范洗人等开明同人商定在成都设立编译所办事处;与宋云彬等商定《国文杂志》由桂林文光书店接办,任主编(5月2日至7月11日)。 

  乘飞机离桂林抵重庆(7月11日)。 

  回到成都(7月13日)。 

  辞教育科学馆之职,主持开明编译所成都办事处工作(8月)。 

  所编《普益国语课本》出版(10月)。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 四十九岁 

  与朱自清合著之《略读指导举隅》出版(1月)。 

  《中学生》编辑部迁至成都,任编辑(5月)。 

  全国文协及成都文艺界为叶圣陶举办五十初度祝寿会,《新华日报》、《华西晚报》、《华西日报》等报刊均发表了祝贺文章(11月)。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 五十岁 

  迁居城内陕西街(1月12日)。 

  赴重庆,与开明同人商量开明桂林办事处紧急撤退之善后事宜,会见撤退至渝之文化、教育、出版界朋友(8月15日至9月25日)。 

  回到成都(9月28日)。 

  参加成都各大学学生秘密举行之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兼悼邹韬奋),致辞(10月19日)。 

  文协在成都成立援助湘桂文友流亡来蓉者之“文化人协济委员会”,为经济组召集人(12月)。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五十一岁 

  散文与小说合集《西川集》出版(1月)。 

  新世纪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月)。 

  初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以文艺为教育工具,实至有道理(2月)。 

  与朱自清合著之《国文教学》出版(4月)。 

  主持文协成都分会庆祝文艺节大会,致辞(5月4日)。 

  为开明店务赴重庆,并会见在渝之诸文友(5月29日至6月14日)。 

  回到成都(6月15日)。 

  出席文协成都分会举办之茅盾五十岁纪念茶会,致辞(6月24日)。 

  主持成都文协之文艺讲座,共十二次。国民党内部通报此次讲座为“异党活动”(7月9日至8月5日)。 

  《开明少年》月刊创刊,任主编;至善相助(7月16日)。 

  《中学生》与《东方杂志》、《新中华》等八种杂志抗议国民党的图书审查制度,决定拒绝送审,各报馆、通讯社、杂志社纷纷呼应(9月上旬)。 

  为成都十七个文艺团体起草宣言《我们永不要图书杂志审查制度》(9月17日)。 

  全家迁重庆,暂住较场坝螃蟹井三号,作东归准备(9月27日)。 

  应中共办事处招宴,初识周恩来(10月16日)。 

  出席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并发言;周恩来莅会讲话(10月19日)。 

  出席文协之晚会,听周恩来报告延安文艺活动(10月21日)。 

  应郭沫若招宴,听周恩来分析当前形势(10月28日)。 

  代表重庆杂志界作文,呼吁停止内战(11月1日)。 

  举家乘开明雇定之木船出川东归(12月28日)。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 五十二岁 

  抵宜昌(1月14日)。 

  抵汉口(1月27日)。 

  抵上海,暂住妹妹绍铭家,后迁入四川北路永丰坊祥经里开明之宿舍;主持开明编辑部工作(2月)。 

  被文协推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接替老舍主持日常工作(2月24日)。 

  亲翁夏丏尊逝世,主持追悼会及其他纪念活动(4月23日)。 

  应邀至周公馆听董必武报告国共谈判近况(6月21日)。 

  送上海人民代表马叙伦等赴南京请愿(6月23日)。 

  得知马叙伦等在下关被特务打伤,致书《大公报》和《文汇报》,抗议国民党暴行(6月24日)。 

  出席新书业同人联谊会,致辞,谈书业所受种种压迫(7月5日)。 

  与郭沫若、茅盾等致电联合国,控诉国民党当局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暴行(7月19日)。 

  应郭沫若招宴,听周恩来报告当前形势(7月23日)。 

  应郭沫若邀宴,听李维汉报告(8月28日)。 

  主持文协茶会,欢送冯玉祥出国考察水利(8月31日)。 

  应邀至周公馆听周恩来报告国共谈判经过(9月21日)。 

  参加各界公祭李公朴、闻一多大会,代表文协诵读祭文(10月6日)。 

  主持开明书店成立二十周年庆祝会(10月10日)。 

  文协隆重举行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与邵力子、郭沫若、茅盾、沈钧儒、马叙伦等组成主席团,并在大会上发言。周恩来莅会并发表演说(10月19日)。 

  应邀赴周公馆祝朱德六十寿诞酒会,大醉(11月30日)。 

所编《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出版(11月)。 

  送茅盾夫妇赴苏联访问(12月5日)。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 五十三岁 

  中国语文学会成立,为理事(3月2日)。 

  所撰小学高年级五、六级语文教科书《少年国语读本》出版(7月)。 

  文协决定创办《中国作家》,被推为主编(8月上旬)。 

  与徐调孚、郭绍虞、覃必陶合编之《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乙种)》出版(8月)。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 五十四岁 

  自选集《叶圣陶文集》出版(1月)。 

  于《中学生》二百期纪念刊作《我们的宗旨与态度》,称《中学生》一直“把读者诸君称为朋友”,“是取辅导的态度的”(5月15日)。 

  在朱自清逝世于北平后,作文悼念,出席文协与清华同学会举行之追悼会,并致辞;决定出《朱自清全集》(8月)。 

  与郭沫若、朱自清、吴晗共同主编之《闻一多全集》出版(8月)。 

  与朱自清、吕叔湘合编之《开明文言读本》出版(8月)。 

  与朱自清、吕叔湘合编之《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读本》出版,共六册(实出二册);第二册署朱自清、吕叔湘、李广田、叶圣陶合编(8月)。 

  所撰小学低年级三、四年级语文教科书《儿童国语读本》出版(8月)。 

  为开明书店新建之编辑部楼题名“怀夏楼”,以纪念创办人夏丏尊(11月3日) 

  决定接受中共中央邀请,与胡墨林绕道香港赴华北或东北解放区(12月)。 

  至诚秘密赴苏北解放区(12月30日)。 

1949年(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己丑) 五十五岁 

  登永生轮秘密离沪(1月7日)。 

  泊基隆(1月9日)。 

  抵香港,住九龙德邻公寓;在香港候船北上的五十天里,会文化、教育、出版各界新旧朋友(1月11日至2月27日)。 

  化装为船员,登挂葡萄牙国旗之苏联货轮离港,同行者有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郑振铎、曹禺、宋云彬、傅彬然等二十七人(2月28日)。 

  抵烟台,进入山东解放区(3月5日)。 

  在石家庄晤杨之华、邓颖超(3月17日)。 

  到达北平,市长叶剑英等到车站迎接;住六国饭店(3月18日)。 

  往西郊机场欢迎中共中央迁驻北平(3月25日)。 

  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周建人、胡绳为副主任(4月7日)。 

  安家于东四二条胡同(4月25日)。 

  与茅盾、胡愈之等主编之《进步青年》创刊(5月4日)。 

  出席新政协筹备会,被推为筹备员之一(6月11日)。 

  出席第一次文代会,被推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和文协全国委员(7月)。 

  迁东四八条胡同(8月28日)。 

  《中学生》与《进步青年》合并,作文致贺(9月1日)。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9月21日)。 

  被推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月30日)。 

  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10月1日)。 

  与出版工作会议代表入中南海,见毛泽东于颐年堂(10月18日)。 

  被任命为出版总署副署长(10月20日)。 

  作成《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10月)。 

内容介绍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是现代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以中央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的身份,长期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为了深刻缅怀叶老的丰功伟绩,继承叶老的思想财富,进一步发扬叶老的献身精神,在叶圣陶先生诞辰110周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55周年之际,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商金林教授应约撰著了《叶圣陶年谱长编》。本书业已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叶圣陶年谱长编》分为四卷:第一卷18941935;第二卷19361949;第三卷19501965;第四卷19661988。本书对叶圣陶的生平、事业、思想以及在文学、教育、编辑、出版、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业绩和贡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阐述。 

作者简介

作者商金林是现代文学史和叶圣陶研究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

精彩书摘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