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中国教育史纲要/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 书名: 中国教育史纲要
  • 编著:  王凌皓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12-03
  • 丛书: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 开本:32
  • ISBN:9787107194535


天猫旗舰店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我国古代的官学

第一节 我国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我国教育的起源

二、我国学校的产生

第二节 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官学

一、夏、商的官学

二、西周的官学

第三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官学

一、秦汉的官学

二、魏晋南北朝的官学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官学

一、隋唐的中央官学

二、隋唐的地方官学

三、唐代官学的特点

第五节 辽金宋元明和清代前期的官学

一、辽金的官学

二、宋元的官学

三、明朝的官学

四、清代前期的官学

五、本期中央官学发展的特点

六、本期地方官学发展的特点

第二章 我国古代的私学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私学产生与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私学的特点与意义

第二节 两汉至明清蒙养教育的发展与演进

一、两汉至明清蒙养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蒙养教材

三、蒙养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第三章 我国古代的书院

第一节 书院制度的起源

一、书院兴起的原因

二、书院教育的制度化

第二节 书院的发展历程

一、宋代书院

二、元代书院

三、明代书院

四、清代书院

第三节 书院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书院的特点

二、书院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第一节 两汉时期的察举制

一、察举制的诞生与演进

二、察举的科目与内容

三、察举制的利弊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一、九品中正制的产生

二、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

 

下篇

内容介绍

《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中国教育史纲要》是与《外国教育史纲要》配套的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它承担着向学生传授中国教育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教育史学和教育理论素养,为提高学生从事教育工作能力奠定基础等重任,由于本教材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未来的小学教师,所以,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既遵循了一般教育史教材的基本规范,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力求体现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教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虑到本教材读者对象和课时限制的特殊情况,我们尽量把中国教育发展漫长历程、基本线索和特点突出出来,如在阐述教育制度时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普通教育的概况,在论述教育家和教育思想时,对童蒙教育和初等教育给予了关注。

作者简介

王凌皓,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长春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分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术交流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师从赵家骥先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师从梁忠义先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在中外教育史、高等教育等学科教育教学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成绩。承担多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课题和吉林省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在《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人民政府的奖励。2012年被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精彩书摘

(1)私学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综观中国古代教育史,官学是由奴隶制国家或封建制国家所设立的,往往随着政权的兴衰更替而出现时兴时废、时隐时现的发展格局。但私学自产生之日起,除了在个别朝代曾经短暂停废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皆未中断。也正因为如此,私学在保存、传递、总结、发展、普及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与道德水平的过程中,曾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私学的产生与发展,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进步。私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对西周旧教育制度的否定,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高度国家教育垄断的格局,而且使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学术下移,有力地推动了百家争鸣时代大潮的来临,从而加速了我国社会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文明步伐。因为百家争鸣中所产生的新思想、新流派,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政治改革或经济改革运动,经济下移、政治下移、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私学骤兴,是相辅相成、互动共生的关系。

(3)私学的产生与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培养了大批具有各种专长的学者、教育家和政论家,他们活跃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舞台上,救时除弊,探索革新,对加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私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私人办学的形式一直保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之中,许多私学大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书插画

相关图书

©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