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首页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2017年卷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解读

任海宾

  一、单元整体说明

  (一)单元立意

  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清楚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从对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层面,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等方面形成对国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教材的展开奠定认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更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敌对势力对中国发展的敌视和破坏丝毫没有减弱。在这样的背景下,让每位公民意识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无疑是我们居安思危、保持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体国家安全观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理念。强化公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责任,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

  基于此,教材将维护国家利益列为一个单元,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相关重要论述作为理论依据,专门进行国家利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爱国情怀等内容的教育,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及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明确自己作为祖国一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感受国家利益看似抽象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认识我们的幸福生活要靠国家的总体安全来保障,总体国家安全是事关国家各方面发展的系统工作,维护国家安全不是个别国家机关的事情,而是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觉意识,知道每个社会成员包括自己都可以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有所作为。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增强为国尽责意识和自觉性,形成和强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由导语、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组成,每课各设两框。

  导语以简洁而又充满激情的语言,阐明了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越来越迫切与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所在,从而能够自觉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关心国家发展,为今后投身国家建设积蓄力量。

  第八课主要包括“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两框。

  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包括“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每个人都会而且应该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感,不允许她的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任何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的条件;国家利益不是单一的,从横向上看,它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国家利益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不同的国家利益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明确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相辅相成,具有高度统一性。要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必然真正体现、切实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国家才具有能力和条件保护人民利益,为人民实现自身利益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国家利益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国家和人民已经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相连。

  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包括“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捍卫国家利益”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就必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认识只有在思想上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意识,才能时刻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同危害国家秘密安全、危害国防的行为作斗争;只有国家健康快速发展,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更好实现,要充分利用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的良好条件,刻苦学习,提高素质,努力掌握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能力。

  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要包括“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两框。

  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从国家生存发展、个人生活成长两个层面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要帮助学生认识、感受国家安全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我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从我国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面临的诸多新的复杂挑战,知道为什么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认识外部安全威胁与内部安全隐患、现实安全挑战与潜在安全风险、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相互影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二框“维护国家安全”包括“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人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国家安全部门的事情,它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源泉和坚强后盾;国家安全需要人人作出贡献,事实上每个公民都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从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自觉行动,而且还是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作了具体规定等方面,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帮助学生认识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之一,是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和法规,认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在理解法律法规对公民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规定的基础上,切实体会自己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需要指出的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我们不能将国家安全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特别是不要将维护国家安全仅仅理解为反间谍行动。

  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包括“关心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框。

  第一框“关心国家发展”包括“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对未来充满信心”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从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关注国家发展,感受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对国家的自豪感。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国家的巨大进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综合国力等方面;理解这些内容与自身的关联,理解每个公民都会为国家取得的这些成就点赞。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理想的方面,存在阻碍发展的问题。如何在正视存在问题的同时,看到国家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努力,明确思想认识和基本态度,不因存在问题而对国家未来发展失去信心。帮助学生认识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困难、挑战,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我们一方面不回避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应过于夸大问题。初步形成全面、理性看待问题的正确态度。同时,要使学生认识我们虽然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但国家正在积极、努力解决问题、应对挑战,我们已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取得成效。

  第二框包括“劳动成就今天”和“实干创造未来”两目。第一目主要引导学生从“劳动成就今天”的主题出发,说明今天的成就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每个岗位的劳动者都是国家建设者,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以此阐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含义,劳动是价值产生的源泉,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必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来实现;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历史上每一项灿烂成果都是劳动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而来的,今天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用劳动创造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认识劳动的价值,看到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劳动换来的,从而形成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每一种职业和劳动都有特殊的社会价值,应平等地看待不同职业,尊重不同职业的劳动成果,正是无数劳动者的艰苦奋斗才成就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第二目主要引导学生看到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光辉灿烂。创造未来必须发扬实干精神,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担负起历史重任。帮助学生认识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埋头苦干,要用汗水去创造新的辉煌;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时代需要每一名青少年学生既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勇于实践,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二、重点难点分析与处理

  (一)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化为阶级的产物,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因此国家利益首先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国家又是对它所拥有的人口、土地、资源等进行管理的公共机构,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恩格斯说:“社会创立一个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免遭内部和外部的侵犯。这种机关就是国家政权。”这就意味着国家利益在首先代表统治阶级的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全社会各阶级的共同利益。

  (二)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在我国,国家利益是最大多数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个人利益则是作为国家中的一个成员的利益,是指个人的一切需求及其满足需求的条件的总和。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问的关系,必须把握两点。

  第一,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反映的是国家作为整体的需求,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反映r最大多数人民的共同需求,因而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利益,个人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我们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更不意味着对个人利益的抹杀,而是要求我们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能够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要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在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必须同时强调国家要尊重和尽力保障、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机会和条件,并力求使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获得全面而又充分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忽视个人利益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如何理解生态安全的严峻性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生态安全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国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自然生态空间过度挤压,总体缺林少绿,草原超载、过度放牧现象严重,湿地开垦、淤积、污染、缺水等问题突出,近海生态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全面遏制;二是土地沙化、退化及水土流失不容忽视,因农田过度利用导致土层变薄、酸化、次生盐渍化加重和有机质流失的情况分布较广;三是水资源短缺,海河、黄河和辽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在70%以上,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四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我国约20%的脊椎动物(不含海洋鱼类)和10%的高等植物面临威胁;五是城乡人居环境严峻。

  生态安全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尽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而言,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生态问题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大我国生态关键地区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缓解经济社会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安全是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安全需求,维护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灾难足以影响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突出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地位。

  (四)青少年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建设美好祖国”是本课主题,综合教材内容,最终的落脚点在引导学生认清责任、承担重任。所以,让学生认清自己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是本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教材特意安排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航天事业,告诉青少年学生辉煌的航天事业背后是数十万人用异常辛苦、艰苦甚至痛苦换来的。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认识今天努力学习与将来建设祖国的重要关系。最后,教材特意设置“拓展空间”活动,用同龄人的故事及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加深学生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方法必须得当,否则会流于形式、变成说教,反而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反感,达不到预期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品质,与时俱进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烈愿望。

  三、教学策略建议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意识。养成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的行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日常生活时常面对而又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人手,展开讲解;既要关注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偏颇,又要引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议采用下列策略实施教学。

  (一)情境体验法

  情深才能意切,情到深处理自明。最好有图片、视频资料,以营造真实的、具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授“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这一框时,可以搜集一些反映中国近代遭受西方列强侵略,人民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的事例;反映其他国家遭受战乱以致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困苦的事例;反映当代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节节高的事例。例如,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等等。通过纵横对比,使学生切身感受国家利益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做到以事说理、理事结合,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材料或例子。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从而主动反思自己的思想或行为,提高认识和行为能力。例如,教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框,建议教师通过学生可以参与或感受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即使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社会需要,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也可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素材,请他们说一说自己父母的工作及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直观感受劳动者的快乐和价值。

  (三)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能够很好地激发思维,使学生在他人引导、推动下积极思考,尤其是通过激烈的观点交锋,逐步澄清错误认识,让思维进入更广阔、更深入的世界,实现思想认识的洗礼和道德情感的升华。例如,在讲“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框时,教师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受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和思维水平的局限,这一框有许多观点会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如面对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责难和挑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哪个更重要,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该如何作出正确选择;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妨把这些问题直接提出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问和追问,适时加以引导。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师选取的材料和设计的问题都应符合学生实际,触动学生心灵,以增强教育效果。

  (本文编辑:杨佳彤)

点击下载: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京ICP备05019902号      新出网证(京)字1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82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