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学语文>>名家寄语·名师引路

培养能力 提高素养

柳 斌    2017-12-11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是生而有之,还是学而有之?事实证明,语文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从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以及文章作法的考试或讲解中转化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只能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得来。这种实践活动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人之初,就有了通过耳朵获取外部世界的声音的本能,听得多了,便逐步感知了不同声音所代表的不同的意义。在这种一生下来就有的语言环境中,听而久之,便开始“牙牙学语”。这种环境就是母语环境。小孩子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按母语习惯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能力,并通过口语交流掌握了数以千计的词语了。这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语文学习的黄金阶段是在中小学。中小学通过设置语文课,以专业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让学生在范文阅读中理解、思考、感悟、品味,随着所感、所悟、所得的潜移默化,生成具有自己的认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的个性化的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抓住三大关键:大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必由之路;潜移默化是语文能力和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

  能力和素养的形成过程,都是“习得”过程。习得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完成。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各方面能力和素养最好、最重要的养成阶段。抓住这个能力、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段,切实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机不可失。在我国两千年前的《汉书·贾谊传》中就有了“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古训,指出了各种良好习惯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儿童少年阶段抓起。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亚里士多德认为,优秀是一种习惯。是的,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坏习惯毁灭人的一生。这是一个朴实的真理。其实,提高素养就是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在小学初中阶段,尤其要重视诵读,诵读是更为基本的技能。怎么读?我赞成“出我之口,发而为声,入人之耳,激越有神”地诵读;主张放开喉咙读,要口、耳、心、脑全面投入,全神贯注地读;尤其欣赏读得出神入化,摇头晃脑,陶醉于自我朗读之中的境界。多读、多诵,体验就在其中;多读、多诵,感悟就在其中。因诵成悟,因悟入巧,因巧入神,语文能力和素养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升华的,“诵读”是语文能力和素养获得的最可靠的捷径。把诵读说成是死记硬背,加以贬低,我觉得是非常荒谬的。针对当前语文课“讲得多、读得少,示范课做作多、实效低”的状况,我赞成提“返璞归真”这个口号。有道是:书到精绝潜心诵,文穷情理放声吟!

  素养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是学而得之,习而得之,学而时习而得之的;是教而有之,化而有之,因教化熏陶而有之的。源远流长的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看护好、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文原载于《小学语文》2017年第六期。)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一门功课
人教社报刊社